重磅!《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布

2021-09-30 13:34

  依托完善的物流体系,实现传统商贸与会展、跨境电商、保税加工等融合发展,促进商贸业转型升级发展,协同发展供应链金融、智慧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生产与流通企业共建供应链协同平台,打通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构建现代供应链。依托铁矿石、煤炭供应链物流系统和物流交易平台,探索建设我市供应链大宗物资金融结算中心,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结算服务,增加资金融通。采用物流仓单质押、物流担保等手段,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探索开发物流保险产品,提高物流业抗风险能力,将供应链金融打造成为驱动我市物流业持续增长的强力引擎。

  (六)拓展现代物流业发展空间

  1.推动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

  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鼓励有条件的物流节点载体综合应用新兴信息技术和装备,建设智慧园区、智慧仓储等现代物流设施,加强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管理技术以及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梭车等装备的应用,提升物流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探索智能物流跟踪、动态车联网等物流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网络货运平台建设,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平台功能。

  2.建设供应链物流交易平台

  采取商流与物流、产业链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以铁矿石、煤炭、大宗物资供应链物流交易为突破口,复制推广齐鲁云商智慧供应链创新模式。依托现有现货资源,积极推进现货交易市场建设,复制推广锐特化学化工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经验。进一步配套建设金融结算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逐步完善产业链综合物流服务。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扩大物流贸易规模,吸附、聚集产业资源要素,打造形成立足我市、面向全国的优势产业产品贸易中心。

  3.升级供应链管理服务

  积极推动与钟鼎资本等基金机构深度对接,以资本合作、项目合作、战略合作为纽带,发展与产业相匹配的集采购、销售、物流、融资、进出口代理、信息于一体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全供应链服务。适应现代产业柔性、智能、精细发展要求,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精益化、定制化、一体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供应链设计、咨询管理能力的专业物流企业,提升面向线上线下多渠道的供应链整合能力,着力提高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

  4.加大区域物流合作力度

  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时代机遇,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发挥自身区位和枢纽优势,充分发挥山东北大门作用,承接山东省物流北输功能,畅通山东北部物流门户,深化我市物流业与京津冀深度融合,推动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与食品供应基地建设。对接省会经济圈,加快济南绕城二环线等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发挥齐河物流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实现济德物流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赢共享,进而提升我市仓储物流对制造业的服务水平。拓展区域物流市场,加强与邻近城市的区域物流合作,积极推进建设区域物流业发展联盟,加强沟通协调和信息交流。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促进物流与会展业发展中心高效运转,优化市场监管体制,建立市级物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对现代物流的管理。提高物流业综合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规范物流业经营秩序。完善证照和许可办理程序,研究制定德州市外挂车辆回签落籍相关意见措施。规范城市配送车辆运营和标准化管理,合理确定配送车辆通行、停靠、卸货区和运输时段。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运输部门配送运力需求管理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车辆通行管控的联动机制,优化车辆通行管控。督促各县(市、区)立足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健全目标责任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探索建立“市场主导、政府规范、社会协同”的商贸物流治理模式。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加大政策扶持

  落实和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依法依规供应物流用地。认真落实物流业用电优惠以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研究配送车辆进入城区作业的相关政策,完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控措施。完善物流标准化工作体系,建立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协调沟通机制。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设立物流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服务。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完善人才体系

  制定人才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养、引进市场急需的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对引进的物流中高级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人员,给予引进人才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积极引导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物流企业开展交流合作,支持建立校校、校企结合的物流综合培训体系、实验基地和人才孵化基地。采取各种方式,强化对物流从业人员在职培训,提升物流人才队伍专业水平,培养一批物流业适用技能人才。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四)健全统计体系

  完善物流统计制度,严格按照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全面开展德州市物流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实现全市物流数据的采集、汇总、核算和分析的制度化,及时准确反映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为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统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五)国有资本助力

  成立物流投资平台,市属国有企业牵头进行物流园区建设、物流信息大平台建设、路网完善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混改、合作、托管等方式,全面撬动社会资本,盘活基础设施资源,全面支撑我市物流产业弯道超车。合作、招引央企、省企,充分利用全国、全省的优质良港、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与铁路、贸易通道等资源,加快融入国内物流体系,强化我市的物流枢纽作用。

  牵头单位:市国资委。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