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以农鲜产品、食品为主的冷链物流,推进以肉类、食品、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奶类、食用菌等农产品为重点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降低产品损耗、延长储藏时间、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现冷链物流运输和其他环节无缝连接,建设以冷链物流为支撑的优质农产品及食品供应中心。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医药冷链物流、危险化学品冷链物流。
1.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以中心城区、平原县、禹城市、乐陵市、齐河县为核心,高起点建设农产品食品冷链物流设施。在优质果蔬、肉禽、食用菌生产基地等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快捷高效的标准化冷链流通加工配送中心。重点建设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持续推进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升级一批物流冷藏设施,在综合性物流园区中配置冷库与气调库。落实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的相关政策。积极对接京津冀大型商贸超市、生鲜电商平台,规划建设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依托乐陵市、平原县、临邑县的医药产业基础,招引九州通等龙头企业,打造医药冷链物流基地。
2.持续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构建全链条、网络化、标准化、可追溯、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与质量追溯体系。加快冷链物流主体培育,重点扶持飞马冷链、万瑞冷藏、凯德仓储等骨干企业。加强冷链经营企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招引培育冷链物流监测监管企业。严格执行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鼓励企业采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加强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3.建设农产品鲜食直供物流体系
规模化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促进农产品、食品新鲜直供。重点针对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型城市,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生鲜电商对接等,支持德州农业龙头企业与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天津食品集团等食品保障企业开展合作。打造以“生鲜直通车”为标识的生鲜配送物流体系,确保新鲜农产品半日直供终端。重点推进面制品、肉制品、蔬菜、水果等逐步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冷链物流无缝对接。加强与京津唐等地区乳制品生产企业对接,探索低温乳制品运输冷链资源共享,降低回程空载率。
(三)保税物流
围绕外向型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保税服务,全面提升保税平台能级,加强内陆港建设,积极申请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1.加快保税物流园区创建
依托鲁北乐陵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大政策申请力度,不断扩大保税园区的能级与规模,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结合我市产业基础,优先发展以糖类、木材等大宗商品为主的保税物流。加大与各大港口的合作力度,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上,积极承接港口保税仓储功能延伸业务。全力创建综合保税区,实现与山东自贸区(济南片区)协同发展,招引国内一流的贸易龙头企业入驻,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集货分拨、展示交易、保税加工及增值服务,建成京津冀鲁重要的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
2.推动内陆港建设
发挥铁路节点优势,加强与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等省内优质港口合作。依托宏运通国际物流、济铁平原物流园、济铁省会中心物流城等多式联运基地及海关监管场站,加快实施内陆港建设,大力推进与山东省港口集团、海关、口岸办等机构的全面合作,打造“入园即出关”的内陆港,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端到端”一站式全程服务,成为省内一流的国际陆港。大力推广使用电子口岸,强化双向开放,增强进出口货物集散能力,建立便捷、高效、安全的大通关模式,提高国际货运通关效率。
(四)商贸物流
依托华耀城、庆云小商品批发城的“大市场”优势,构建低成本物流仓储运营体系,助力商贸业跨越发展。打通物流大通道,促进商贸大流通,支持庆云国际小商品城在中心城区进行复制与升级,着力打造北方最大、物流成本最低的小商品电商直销中心。
1.建设小商品铁路运输大通道
依托我市德百批发城、庆云国际小商品批发城的货源集聚优势以及中转优势,积极开通每日发车的义乌—德州小商品铁路运输班列,构建义乌小商品集装箱直采新模式,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在中心城区距离铁路场站较近的位置建设仓储式小商品电商展销中心,构建小商品流通业“双核”发展模式。结合我市现代物流业总体布局,大力推进“双核”间铁路连接线建设,鼓励企业间人才、信息、平台资源共享,促进“双核”错位发展。与义乌小商品城开展战略合作,联合打造北方义乌小商品城的电商物流平台,支持包括庆云国际小商品城在内的所有商户入驻并升级发展,建设货源统采统配信息服务平台,以支撑小商品铁路运输班列运行常态化。
2.持续优化小商品供应链体系
着力推动小商品的大运输、大仓储、大市场一体化建设,持续优化小商品供应链。重点建设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小商品集散与中转中心,以600—1000公里为辐射半径,向北积极与沈阳规模最大的五爱市场合作,提升小商品在东北亚经济圈辐射能力;向南与义乌小商品城开展战略合作,打造义乌小商品城北方电商物流平台;向西连接郑州、西安等城市,扩展中原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等小商品交易流通;向东连接烟台、威海、青岛等城市的小商品市场,搭建以德州为中转地的义乌小商品流通平台,助力德州小商品流通业的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
(五)电商物流
1.建设一批电商物流园
以电商带物流,以物流促电商,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深度合作,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共同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逆向商贸物流等便民利商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