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分析:仓储管理,未来快递行业发展的重要核心
2019-05-07 12:02
卖方在权衡仓储成本和订单损失时,是以商品的性质作为出发点的。如果商品的时效性很强,即需求产生时无法得到及时供给,那么供给方就会被其他供给方替代,所以供给方愿意支付仓储成本以规避缺货损失,而这个成本最终转嫁至需求方。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需求方对于时效性有偏好,更愿意购买的是能够立刻消费的商品,进而支付一定溢价,从而覆盖了其产业链中的仓储成本。
仓储在供应链设计中的核心地位
由于仓储涉及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决定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目标,所以仓储的设计在供应链中位于核心地位。仓储布局及其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1、仓储布局
仓储布局的设计在供应链设计中具有核心地位。仓储物流的研究最初是从解决“牛鞭效应”开始的,即在多个环节的流通过程中,由于每个环节对于需求的预测存在的误差会随着流通环节增加而增加,库存也就越来越偏离最终的实际需求,带来保管成本和市场风险的提高。

所以库存的管理牵涉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供应商采购、制造、装配到分销;同时也牵涉到物流流程的设计、配送中心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的选择。
库存优化控制
库存的优化控制决定了仓库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目标。如传统制造业中,仓储是用来存储和备货;而运用JIT 模式等以高效配送为目标的企业,是以实现降低库存数量、提高进出货效率为目的。
仓储作业操作
仓储作业的操作是最基础的部分。这个部分要根据上一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来落实为操作流程,同时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如WMS 、ERP 等相结合,所以技术是仓储作业操作的关键。

仓储功能的变化:由静变动
仓储按功能分类可分为静态仓储和动态仓储。在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产业链被消费市场反向拉动,消费需求驱动贸易周转加速。相比静态仓储,流通型仓储更偏重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流动性,更能适应消费者对时效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