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食品冷链:冷链物流发展与食品全产业链变革共振
冷链物流泛指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区间,以保 证产品质量、减少过程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可以分为食品冷链物流、医药用品冷链物流、 化工品冷链物流等。冷链物流将过去难以跨越距离的生鲜消费、医药流通变为可能,它正悄悄的改 变着我们的生活。
冷链物流下游需求中以食品为主,食品又分为农产品(5.520, -0.08,-1.43%)、禽肉、乳制品等细分产品,根据《制冷技术》 数据,食品冷链占冷链物流的比重接近 90%,是冷链物流最主要的运用。
本章我们主要从食品产业链快速变革的视角探讨冷链物流发展的驱动因素:1)需求端的消费升级是 底层逻辑,自发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改变消费者偏好及购买行为,消费升级下低温肉奶需求正加速 释放。同时,便利生活、餐饮崛起拉动冻品消费。2)终端餐饮零售业态的变革:生鲜电商、餐饮售一体、连锁餐饮中央厨房等新零售业态的崛起快速推动冷链物流发展。3)产业链上游格局剧变:非洲猪瘟常态化下,政策引导集中屠宰、冷链流通,而屠宰集中度快升推动冷链布局。
1.1 消费升级释放低温肉奶制品需求,便利生活+餐饮崛起拉动冻品消费
消费升级推动消费者深层次需求变化,更营养、更健康、口感更佳的低温产品受消费者欢迎。若将 马斯洛需求理论应用在食品饮料领域,消费者的需求可大致划分为 5 个层次,第一层生理需求,即 满足温饱;第二层为安全需求,要求食品不含有毒的成分;第三层为营养需求,关注食品营养成分 的含量及特点;第四层为感官需求,涉及产品包装、香味、口感等;第五层为情感需求,产品成为 消费者生活和情感的寄托。
根据国际惯例,人均 GDP 达到 10,000 美元左右时,消费需求增长将从生存型、数量型向发展型、 享受型转变。2018 年我国人均 GDP 已经高达 9,771 美元,进入消费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消费者对 食品的需求也遵循马斯洛需求理论逐渐改变,升级至第三、第四层次需求,价格敏感性下降,营养、 感官需求的觉醒。低温食品虽售价偏高,但一般保质期更短,口感相应更佳、营养也相对更丰富, 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低温食品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需要全程冷链,低温食品的需求蓬勃 增长也推动了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1、消费升级下低温肉奶需求释放
1)冷鲜肉逐步替代热鲜肉:冷鲜肉又称排酸肉,在冷链环境下经历了较充分的解僵成熟过程(加工、 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 0-4℃),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而热鲜肉是最 传统的市售猪肉,是半夜屠宰、清晨供应上市的新鲜肉,其生产简单易行,但口感和风味较差,食 品安全难以保证。行业长期趋势是质嫩味美、营养价值高的冷鲜肉取代没经过冷却排酸、易污染的 热鲜肉。当前,热鲜肉凭借加工简单、价格便宜的优势占据 50%以上市场份额,虽冷鲜肉占比正逐 步提升,但较发达国家 90%的比重仍明显偏低,随着消费升级激发需求,冷鲜肉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2)更健康和更美味推动休闲卤制品成为零食新宠:与其他零食品类相比,休闲卤制品散装保质期多 数为 3 天,MAP 包装可延长至 5-7 天。休闲卤制品运输、售卖均在低温环境中,较短的保质期使得 产品口感更好且更营养,完美契合新时代消费者渴望新鲜、健康的休闲零食的需求;且辣味和嚼劲带来更强快感,上瘾性提升消费粘性。休闲卤制品受益零食健康化、高端化升级的趋势,长期实现 双位数稳健成长。
3)更具营养价值的低温奶正逐渐崭露头角:低温奶和常温奶在生产工艺上存在根本区别,低温奶采 取巴氏杀菌法,保留了生乳本身各种天然活性物质和酶的高活性,有助于维护肠道菌群生态平衡、 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并最大限度保留了牛奶的营养成分和纯天然风味。常温奶采取超高温灭菌法, 酶的活性基本被破坏,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也全部被消灭,对营养成分的破坏更为明显,对蛋白质、 钙、维生素的保留均低于低温奶,因此低温奶的营养价值优于常温奶。低温奶需冷链保存及运输、 运输半径有限导致终端价格偏贵。随着人均收入提升,消费者对低温奶的偏好正逐渐提升。
4)奶酪需求正快速爆发:1 公斤奶酪一般由 10 公斤原奶浓缩发酵而成,营养成分优于其他乳制品, 主要消费于西餐及儿童零食。在发展早期,由于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奶酪需求增长较为缓慢,但随 着人均收入提升,推动西式餐饮文化加速普及、儿童零食消费升级,奶酪无论是 B 端还是 C 端需求 均表现旺盛,推动整体消费量保持接近 20%的增长速度。
2、便利生活+餐饮崛起拉动冻品消费
速冻食品稳健增长,食品冷链物流需求加速释放。速冻食品指通过急速低温(-18℃以下)加工出来的 食品,具有保持原有品质、不易腐败的特点。速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需持续保持低温,只能 通过冷链体系进行运输,一直是食品冷链的主力产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节奏加快,速冻食品因其便利性广受欢迎,近年来行业销售收入处于稳健增长阶段。2018 年我国速冻食品行业销售收入达 1,149 亿元,是 2010 年的近 3 倍。
目前我国人均速冻食品年消费量不足 10 千克,仅为日本的一半,欧洲和美国更是分别高达 35 千克 和 60 千克,以此判断速冻食品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其中速冻火锅料(主要由速冻鱼糜+速冻肉类组 成)受餐饮火锅行业快速发展的刺激,连续多年保持双位数的同比增长。我们认为,速冻食品行业 特别是速冻火锅料的发展,将提持续升对冷链运输的需求,利好冷链运输和储藏设备行业的发展。
1.2 生鲜电商爆发式扩容,冷链物流贯穿全产业链
受需求端消费升级和便利生活趋势的影响,零售端也开始革新自身物流体系,涉足新零售例如生鲜 电商、餐饮零售一体、连锁餐饮中央厨房等领域的零售企业开始重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冷链物 流对零售行业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其中,生鲜电商对冷链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