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区域为王,还是美团阿里滴滴“三分天下”?

2020-07-24 22:23

  两年前,当《商业观察家》发现在低线市场,出现了有商业应用价值的社区团购模型,及许多资本在寻找社区团购项目之后。

  《商业观察家》发表了一篇“社区团购即将爆发”的报道。赶巧,报道发布后没几天,第一家社区团购企业宣布融资,随后就是每隔几天,就有海量社区团购初创公司密集宣布融资成功。

  那是社区团购发展的第一个小高峰。经营特征表现为资本加持下的“剩者为王”游戏——通过“烧钱”、补贴,来迅速培育用户消费认知。烧不下去的,就退出市场。

  而当第一波热潮过后,在社区团购赛道逐渐形成头部初创公司,以及传统商超、线下门店都开始发展社区团购业务之后。

  这个时候,巨头入场了。

  阿里、美团、京东、滴滴、拼多多(拼小团)纷纷进入了这个赛道。

  这是社区团购的第二波发展小高峰。

  看起来,第二波发展像是模型验证成功,及市场大幅扩容后的抢夺。低线用户开始迁移线上,巨头的进入时机就到了。

  由此,这也带来一个问题。

  社区团购未来会怎么发展?

  目前看,如果从供应链、B2B的业务发展逻辑来看,社区团购未来可能会是“区域为王”的市场。因为生鲜供应半径很短,快消品则是以省为单位来建立分销,社区团购则主要以生鲜快消品类为载体。因此,在生鲜快消领域,区域公司会有优势。

  社区团购的模型可以理解为B2B业务,核心是为小b商家供货,提供线上平台支撑,但并不负责流量运营。比较难收集的社区流量则是让小b商家去接,同时,也让小b商家去服务社区用户,去承担最后一公里的履约与售后。

  但如果从互联网、用户价值的逻辑来看,未来,社区团购却有可能成为巨头市场。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社区团购未来会是美团、阿里、滴滴三分天下。

  

  机会

  要捕捉未来,先了解当下的社区团购到底是什么东西。

  《商业观察家》认为,社区团购未来的机会和特征,主要有以下五点。

1.png

  一、用户线上迁移。

  巨头纷纷入场,是因为社区团购市场大幅扩容了。

  新冠疫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消费习惯,包括中老年人在内的大量用户学会,并开始接受线上购物。它们主要分布于低线市场,它们是当下线上新用户增量主体。

  不仅是社区团购,从目前活跃于低线市场的连锁商超来看,也能明显看到用户的线上迁移。各大企业,比如大润发、步步高等,年内的市场目标都是要将线上消费比重提升至20%。大量区域超市企业的线上销售占比,则都从疫情前的2%-3%,或者更少,激增至疫情后的10%-20%。

  以前,它们要做线上到家等业务做不动,面临很高的获客、线上转化成本,用户消费习惯培育也不稳定,促销就线上下单,不促销就流失了。现在,则不一样了,大量用户开始接受线上购物方式,导致零售商不做线上也不行了,因为线下门店的客流在下降。

  所以,低线市场用户正在快速线上化。

  而社区团购目前来看,是承接低线用户线上化的很好载体,它可能会分走相当一部分市场。

  判断主要基于两点。

  1、匹配客单价。

  低线市场用户的购买力相对较差,导致他们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且一日三餐等日常生活用品消费占比高。

  由此,做低线市场用户线上化、数字化市场,就需要匹配低线用户客单价情况,要做刚需高频的生鲜快消业务来转化,要找到相应模式来匹配。

  具体来看,在一日三餐层面,目前,高线市场主要通过餐饮外卖、商超到家来实现用户线上化。

  餐饮外卖方面,美团外卖当下整体的客单价水平在40-50元左右,美团的外卖业务开始盈利了。但是早几年,美团外卖的客单价在20-30元左右,这个客单价水平做餐饮外卖业务,是没有办法盈利的。

  所以,能发现美团外卖这几年做的一个工作其实是在“洗用户”,建立市场地位之后,美团外卖把不可能产生利润、无法提升客单价的用户洗掉了。

  这带来了客单价、盈利性提升,但牺牲了日订单量。按照早几年相关方、市场的一些预估,如果没有洗用户,按照20-30元客单价水平发展,美团外卖当下的日订单量水平,肯定会高出现在很多,有一些相对夸张的说法是,搞不好可以达到亿级规模。

  商超到家层面,即便是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大众家庭的日常消费,单算生鲜,北京的客单价水平也就是30元左右,上海可能更低,因为商业发达被分割得更细,20多元样子。(菜市场差不多就是这个客单价水平)

  这样的客单价水平,来做低毛利的生鲜业务线上化,是没有办法盈利的。

  所以,在高线市场做用户线上化(买菜主要是中老人,也是线上新用户),走的方向是“一站式购齐”,不止卖生鲜,还卖快消、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须品,“卖多”来提升客单价,从而覆盖到家成本。比如,提供克重大,适合到家消费的米面粮油、水饮等,也卖牛奶、酒、休闲食品、纸品等。

  这个是能算通的,因为高线市场用户生活节奏快,对便利性服务需求更大。传统超市在一线市场的线下客单价水平也能达到百元(不仅生鲜,还有快消日百等)。因此,通过商超整体线上化,做到家业务,也可以拉升客单价,让盈利模型可行。

  同时,高线市场用户的购买力强,对客单价高的品质商品需求更大,线上到家则比较适合做品质商品。所以,高线到家更注重周末市场,因为周末时,人们更愿意改善生活,会消费更多高端食材,比如水产、海鲜等相对高客单价商品。

  像前置仓生鲜电商叮咚买菜,还包括盒马等做的活鲜、大海鲜到家等,其实主要就是在做周末市场。

  那么,从高线到低线市场,当低线市场用户线上迁移大潮开启后,要通过什么方式找到盈利性?

  社区团购现阶段来看,是比较好的选择。

  因为低线市场大众家庭用户的购买力相对低,一天的生鲜的日常需求量、客单价水平只有10元左右。它们也相对更少“下馆子”,更多会选择居家烹饪解决吃饭问题。(但在低线市场也有一批购买力强的用户,只是基数相对高线市场要低很多。)

  这样的客单价水平,通过单个用户的到家方式做线上化,怎么都覆盖不了成本。

  那么,基于一个小区集单,将海量10元客单价集合,一次性、集中配送到小区的社区团购模型,就是比较适合低线市场用户线上化的模型,因为集单提升客单价做一次性配送,就能覆盖配送履约成本。

  这就匹配了低线市场用户的10元客单价水平。

2.png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