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手蓝色汪洋中 红色甲骨文孤军奋战

2007-09-10 08:56
不共享的计算机系统连接在同一个平台上,以使各系统协同工作,企业能够共享资源。而如今,不断延深的中间件开始成为各种应用的基础架构,今后可能成为整个企业Web服务与应用的核心。

  BEA公司在成立后的第六个年头,收入就达到了10亿美元,而IBM这样的IT巨头在转向软件与服务时也选择了中间件市场。连IBM都看上的蛋糕,埃里森同样不愿错过。这正是埃里森的精明之处,“跟着蓝色巨人,永远不会错。”

  到目前为止,甲骨文进入中间件领域只有5年多的时间,与创立于1995年的BEA公司相比,显然还很“年轻”。但“狂妄”的甲骨文却时刻不忘标榜自己,2006年年底,甲骨文公司总裁查理·菲利浦对外很牛气地说:“我们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使中间件的新授权总销售额超过BEA。”这时,甲骨文中间件的收入已经超过10亿美元。

  相比之下,BEA在2001年收入达到10 亿美元之后,基本保持每年3亿美元的现金收入,年收入始终徘徊在10亿美元左右。

  有意思的是,在甲骨文全球大会2007亚太地区会议上,甲骨文公司亚太区Oracle融合中间件销售副总裁Roland Slee宣称:“我们是在IBM之后,但我们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很快我们就会超过IBM,成为全球第一。”言外之意,BEA已经不在甲骨文的竞争对手之列。Gartner统计数据表示,在2006年,甲骨文中间件产品在整个行业发展速度最快,其全球总软件收入年度增长了45%。(来源支点网)

  这是否就意味着甲骨文将选择自主推进中间件业务的发展,以超越在中间件领域占据老大位置的IBM呢?而一直喜欢并购的甲骨文是否还会选择并购BEA?对于这样的问题,Roland Slee只是说,收购将继续是甲骨文战略的一部分。但他拒绝对某个具体的意向做出回应,“大家只能等待事情发生之后再说”。

  有分析人士认为,BEA有甲骨文所没有的专利,在中间件市场,BEA有很强的品牌知名度,而这恰恰是甲骨文所需要的。因此,虽然IBM和惠普也有可能参与并购,但最有可能收购BEA的仍然是甲骨文公司。

  不管是Roland Slee对IBM的宣战,还是他对收购BEA问题的回避,都证明了一点:如果说BEA已经是甲骨文的囊中之物,那甲骨文收购BEA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跟IBM抗衡。

  大中间件

  从甲骨文对中间件的定义看,融合中间件与IBM的“大中间件”也颇为类似。

  2000年,当埃里森还在数据库市场与IBM拼杀时,IBM已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大中间件厂商”,并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为此,IBM投入10亿英磅的资金改进WebSphere网站开发工具,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平台,巩固实力。同时,财大气粗的IBM采用了捆绑销售的策略,买硬件送中间件,用低价占领市场,以高服务费用实现利润。

  当前,IBM以中间件理念为核心构筑的五大软件产品家族已经完整,包含了数据库、管理、应用服务器、BI工具、基础设施平台等部分,已经基本实现了“大中间件厂商”的目标。

  为了发展中间件,IBM甚至放弃了应用软件。郭士纳在自己的传记中对这次“壮士断腕”解释道:“放弃应用软件,意味着拯救IBM的中间件,也使IBM得到了更广泛的伙伴认可。”(来源支点网)

  有分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或哪一个精英能够在整个中间件领域对IBM产生哪怕一丁点威胁,他们能做的只剩下了仰视和竭力跟随”。但是,在众多的仰视者和跟随者中,甲骨文无疑是最激进的一个,因为它不仅要跟随IBM,还在想办法超越IBM。

  不过,与IBM的“壮士断腕”不同,埃里森想要的不仅是数据库市场,还有整个“天下”,这不仅包括IBM押宝的中间件市场,也包括IBM放弃的应用软件市场。

  在应用软件市场,甲骨文的另一个竞争对手SAP,也在立足企业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向中间件渗透,并推出了Netweaver平台。但甲骨文并没有把Netweaver放在眼里,“SAP所谓的中间件只能算是应用软件。”相比较而言,甲骨文显然对SAP占据的企业应用软件市场更为关心。


  企业应用软件不甘第二

  甲骨文公司应用产品战略高级副总裁Jesper Andersen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用RSS查看SAP的最新消息,关注SAP的一举一动。当有人说,昨天SAP刚刚推出一款新的产品时,Jesper Andersen第一反应就是:“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今天,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甲骨文与SAP已经势如水火,甲骨文一直不甘于在这个领域只做到第二把交椅。

  可是,谁又能想到,两者曾经而且依然是对方的合作伙伴。在上海召开的甲骨文全球大会展厅中,SAP展台的出现让许多人啧啧称奇。对此,SAP的相关人士表示,虽然两家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很多客户乐意选择甲骨文的数据库以及SAP的应用软件,因此,两家公司竞争的同时也有一些合作。

  在1998年之前,甲骨文和SAP一直是生意上的好伙伴,可是自从埃里森看上企业应用软件这块肥肉,这一境况就发生了改变。对于甲骨文进军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在埃里森的解释中,甲骨文插手企业应用软件源于他“突如其来的灵感”。

  事实上,在埃里森抨击微软利用“集成化”应用便利将Netscape扼杀的同时,却发现微软这种策略虽然在道义上孤立无援,在商业上却行之有效。

  1997年,微软发布的Windows 95 第二版中嵌入了IE网络浏览器。得益于用户的懒惰,Netscape很快成为IE的俘虏。用户的这种惰性应用行为,使埃里森明白自己完全有能力通过延伸发展进入昔日“朋友”的市场,并利用捆绑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IBM也开始从硬件向软件发展,侵入昔日同伴的阵地,这也给当时还固守在数据库领域的甲骨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998年,埃里森决定甲骨文的定位从一家专业数据库软件供应商转为全方位的商业软件公司。埃里森很快发现,不但是ERP,与数据库结合紧密的CRM、SCM等多个领域都有商业机会,从此埃里森在企业软件市场便一发不可收拾。(来源支点网)

  甲骨文进军ERP及应用软件市场后,面对的最大压力就是迅速与昔日好友SAP变为仇敌。甲骨文推出ERP产品不久,SAP随即报复,宣布将其产品中主推的数据库合作软件变为IBM DB2,不再推荐用户购买甲骨文产品。

  1998年SAP80%的客户系统运行在甲骨文数据库产品之上,它是甲骨文最大的销售合作伙伴之一。同时,仁科、爱德华兹、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