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的2019,凶猛扩张!

2019-12-10 14:35

 

image.png

顺丰控股:搏大深耕,千亿物流巨头迈向新台阶

  

  01

  市场格局不断扩大

  顺丰向新物流巨头迈进

  1.物流版图不断扩大,To B +To C双管齐下

  1993年是民营快递行业元年,以广东沿海地区为代表的顺丰快递、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申通快递、京津冀地区为代表的宅急送相继成立。经过二十余年风云变幻,顺丰经过市场大浪淘沙般的洗礼不断成长,在业务布局、运输网络、地区覆盖等方面已完成质的蜕变,逐步完成从单一快递企业向综合物流企业的转型。

  顺丰一直以时效快递为根本,围绕物流不断扩充商业版图,逐步向以电商件为代表的经济件、零担运输、冷链运输、同城快递等市场扩张,2018年公司与美国夏晖合资成立新夏晖,收购DHL中国业务,布局ToB端供应链业务。

  目前,围绕物流不断扩大业务版图,公司已初步形成ToB和ToC双入口格局,所面向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千亿级扩展至十万亿级,已初步建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物流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由单一快递企业向综合物流企业的转型。

  目前,2019年H1公司四大主业:时效件、经济件、快运业务、供应链业务占公司总体营收比例分别为53%、23%、10%、4%。

image.png

  2.直营模式高成本投入,服务水平同行领跑

  严控服务品质,进行直营化改革

  顺丰初始的经营模式为加盟模式,新设一个网点便注册一个分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早期加盟模式帮助顺丰进行了快速扩张,但随之也出现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加盟店与总部联系较为松散,因此总部控制力弱,总部的制度难以在加盟商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加盟商在自身利益驱动下,为了降低成本,导致服务水平下降,因此易出现「货物丢失」、「暴力分拣」、「运送延时」等现象。为了保障公司服务质量,1999年顺丰开始直营化改造,并于2008年全面完成。

  以高成本换服务,行业申诉率同行最低

  直营模式下增设网点的租金、人员工资及交通运输工具需由公司总部提供,因此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以员工总数为例,顺丰为加盟制上市公司近10倍。直营模式下,总部的指令能够迅速下达到各个网点,政策执行性强。

  例如为了保证时效及服务,顺丰采用定点发车的形式保证时效,尽管装载率不足可能导致部分线路出现亏损,但采用这种形式能够达到加盟制企业难以做到的「以金钱换服务」。高成本的直营制为顺丰带来的效果有目共睹,2018年顺丰有效申诉率为行业最低,已形成良好口碑。

image.png

  3.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加强

  1)业务扩张带动营收同步增长,加强成本管控提升利润水平

  业务量扩张带动营收稳步增长

  2013年至2018年公司业务量快速增长,由10.97亿件增长至38.69亿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67%,营业收入由2013年的273.82亿元增长至2018年909.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13%。

  由于受单件价格影响,导致营收与业务量呈现一定的偏差,但两者增速总体保持一致,业务量带动营业收入节节攀升。从公司最新的业务量来看,上半年由于宏观经济低迷影响,公司业务量(主要为时效件)增速下滑明显,因此2019年H1实现营业收入500.75亿元,同比增速为17.68%,较往年下滑明显。

  2019年5月公司推出特惠专配产品,以低价进军电商件,极大地带动了公司业务量增长。2019年4月以来,公司快递业务量加速上行,增速由4月7%增长至10月46%,重回高增长车道。

image.png

  业务量无法与产能扩张同步,投入期往往伴随利润下滑

  2013年-2019年H1公司经历了两次利润负增长,并且两次的原因相似,均为公司对业务的重点投入期。但由于投入期业务量无法与产能同步扩张,导致营业成本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因此往往伴随着利润下滑。投产期阵痛过后,随着市场拓展推进及业务量增长,利润重回正常水平。

  201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3.88%:公司在2014年大力拓展电商快递业务,因此投入较多人力、物力及干线、车辆等资源,并部署了一系列网点、中转场等,因此导致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大幅增加,但是由于电商件单价低并且该阶段处于业务投入期,因此营收增加低于相应成本增加,利润较往年下滑明显。

  2018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4.51%:公司打造了一套专属于经济产品的独立运营模式,并加大了对重货、冷链等业务的投入,因此人工成本,场地租赁成本及运输成本较往年出现大幅增长。

image.png

  加强成本管控,2019年H1公司利润增长明显

  2019年H1公司通过收入、成本两方面举措实现利润的快速增长。在收入增长及成本把控双加持下,2019年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1.03亿元,叠加2018年H1低基数影响,同比增速达40%。

  收入端:推出特惠专配进军电商件市场,由于该产品定价较低因此市场反响良好,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

  成本端:公司新产品特惠专配采用富余运力进行运输,产品成本增加有限,此外公司通过精简本公司人员,增加外包人员、运力等方式加强成本管控。

image.png

  2)期间费用率稳定,成本占营收比例与产能扩张节奏共振

  毛利率与净利率共振,营业成本随业务扩张同步变化

  公司成本管理能力较强,上市以来期间费用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因此净利率变化基本与毛利率同步。从历年盈利能力来看,公司毛利率维持在20%附近,净利率在6%-7%之间波动。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