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京沪机场,为何盈亏两重天?

2025-07-11 11:42

  在航空收入方面,受益于航班起降架次和旅客人数的继续增长,获得了很好的基本盘保障;非航业务方面需要经营智慧和水平,比如能否推出更具有刚性和普适性的消费服务(如价格更为亲和的餐饮和日常零售)并且提高旅客的消费频率(即引导旅客形成在机场内驻足消费的习惯),对于后续利润的增长,是更为关键的要点。

  首都机场还要持续跟踪成本管控效果及免税合约重签进展。从Q1财务看,免税零售恢复率仍低于国际客流增速,暑期到了,是国际航空旺季,需要验证离境退税新政刺激消费转化效果。首都机场要学习上海机场在非航业务上的经营方式,餐饮业务是重点。

  不过,从首都机场2024年收入贡献前五的业务板块分别是餐饮、飞机起降、旅客服务、租金、贵宾服务,餐饮成为了营收大头,这使人们看到了希望。

  首都机场,不但要在非航空业务上学会赚钱,而且也要学会在经营成本上省钱,上海机场已开始省钱了。这几年上海机场的利润空间并不大究,其原因就是成本一直在往上走,2023年和2019年的营收都是100亿出头,但后者的营业成本是93亿,最终拉低了利润。

  控成本,成了目前上海机场的重中之重,进入2024年这个变化非常明显,业务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可以看到营业成本的比例反而开始收窄了,2024年上半年,成本占比迅速从2023年同期的90%降到了77%。

  首都机场,更要想怎么省钱,综合成本一旦得到控制,利润的空间就大了。早在2024年首都机大力推进降本措施,叠加因业务量上升、航站楼运行环境改善带来的成本增加,经营费用为58.57亿元,同比减少约1.0%。

  从2025首都机场Q1财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成本已有优化趋势,现金流也得到改善——营业成本12.34亿元,同比-2.8%(2024Q1为12.6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2亿元,同比转正(2024Q1为-1.13亿元),但年化经营费用约60亿元成本刚性约束,需营收持续超此阈值方可盈利。

  民航领域里,时刻是一个机场最核心的资产,一对好的时刻最高可以拍卖到几千万,但如果因为地面拥挤、天气判断失误等原因导致航班延误,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会影响机场收入,有了“AI大脑”后,类似的情况就会减少很多,比如虹桥机场,目前航班准时率已经提高了15%。

  首都机场表示,全力争取时刻资源政策支持,进一步拓展国际远程航线,积极开发并优化综合交通、航空快线及航空中转产品,持续推进北美航线复航、加频,积极引入外航驻场运营。

  机场的生意经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但上海机场能做到了,首都机场也能做到,2025年将成为首都机场翻盘的关键一年,毕竟再不盈利,确实脸面上过不去了,不久的未来,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一个更有竞争力的首都机场。

  结语:京沪机场,都是全国的重要枢纽机场,其国际枢纽地位带来的长期商业价值不可抹煞,上海机场已释放了其潜能,而首都机场还未释放其巨大潜力,希望首都机场早日走出经营困境,早点实现扭亏为盈,再续往日辉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