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强制性新国标出台,冷链企业应如何应对?

2020-11-26 12:58

长期以来,我国的食品追溯体系落后于经济发展,十几年前就已经提出建立健全食品追溯体系,但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新冠病毒能够借助冷链物流传播,但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却很难找到切入口,就是因为追溯体系仍不健全。

冷链不达标、不合格很可能造成公共卫生问题,从下游向上游的责任追溯显得尤为重要。《规范》中有如下条例:“入库和配送交接时,应查验全程温度记录;出库交接时,应查验在库温度记录。当温度或食品状态异常时,应不予接收。”

这预示着行业将迎来重大变革,在近期的政府举措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一趋势。10月26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北京市商务局上线“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与之类似,截止11月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十个省市实施冷链产品的追溯平台。

随着全社会对冷链品质与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全国范围的食品冷链追溯体系将迅速建立起来,消费者也很快能够在门店中体验到冷链追溯服务。市场上已有部分门店提供这项服务,消费者扫描商品包装或者冷柜中监控设备的二维码,可以了解到对应商品的温度变化历史,判断该商品的在流通中的温度是否达标。

当然,这样的追溯服务还是相对碎片化的,未来,食品追溯体系将打通各段数据,下游企业验收商品时需要查看上游数据是否达标,否则到下一次交接时,损失和风险将转嫁到自己身上。这将大大促进行业内的自我监督,让致力于提供高品质服务的企业获得更大竞争优势。所以,冷链溯源的另一层重要价值是建立行业信用体系,让冷链数据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当数据成为交接的主要依据,其真实、防伪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区块链技术将成为冷链行业的必然选择,通过将冷链数据上链,能够非常充分保证数据安全,巩固冷链信用体系的公信力,让企业和消费者的选择“有数可依”。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