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复盘:前置仓启示录

2019-07-12 11:31

  无论如何,叮咚买菜能够快速成长,用户数,销售额,复购率,转化率,拉新成本都会非常好看,投资人很非常喜欢,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云阳子新零售内参】认为叮咚买菜这种商业设计,三年整体规划可能是:2018年抓VC,抢钱;2019年抓管理,抢人;2020年抓转型升级,顺势而为。

  2018年疯狂的融资:

  经过一年的高速发展,高榕资本领投的pre-A轮融资,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紧接着高榕资本继续领投两次,把老虎基金与达晨创投拉进来。

  今日资本徐新开始接力B+轮,两次领投,出手很大。

  据投资公司的信息,“叮咚买菜”于2018年5月、7月、9月、10月、12月,连续完成了AB轮6次融资,据说共2亿美金。2019年3月今日资本又领投了一笔,据说上亿美金。最近梁昌霖回应负面消息,说银行还躺着20多亿人民币。

  为什么要如此高频的融资?一个奇怪的现象,透露投资方,但不透露资金?

  【云阳子新零售内参】判断梁昌霖不仅仅是筹备粮草弹药,而且是让投资人站队,高榕资本2018年2月曾经投资过朴朴超市A轮1亿人民币。绑定投资人,锁定资源,也是叮咚买菜的竞争战略。

  前置仓赛道,叮咚买菜的主要对手是每日优鲜和朴朴超市,之后就是打盒马。

  (三)朴朴超市:低调的黑马

  创始人背景:

  朴朴超市创立于2016年6月,三个月后APP正式上线运营。创始人是陈兴文是互联网人,2002年创立家居建材资讯类网站百惠网,擅长咨询管理,重实干。陈兴文非常低调,从不出来参加行业活动,也不PR公关,有人曾经介绍互联网巨头的投资负责人都不见面。

  这几年,专心练剑!

  创业初心:

  为什么要做朴朴超市?可能是永辉的变革改造供应链,成立彩食鲜让陈兴文必须做出改变,走向前端做零售商,或者走向后端做生产制造。有些创业的初心,是被时势逼的。

  定位网上超市:

  叮咚买菜的梁昌霖,练剑几个月就开始对外PR公关;朴朴超市的陈兴文,练剑2年也不对外PR公关。都是创业老兵,两人风格很不一样;相同的是,2018年都被高榕资本投资,高榕资本2018年2月A轮投资1亿人民币(业内人士信息)。

  未来会不会成为兄弟?这个不确定。

  陈兴文在朴朴成立初期就定位朴朴超市,而不是朴朴买菜,朴朴果园。之前生鲜电商基本是以水果为拉客品类,一般几百SKU;以蔬菜为拉客品类的叮咚买菜,一般1000SKU以上;朴朴超市是3000SKU以上,有日杂百货等品类。

  在2017年前置仓阵营里,朴朴超市可能是唯一定位网上超市代表,而友商更多的是网上水果店,网上生鲜店,网上菜市场。

  陈兴文微信头像是格瓦拉,一个以弱胜强的古巴民族英雄。也许,朴朴超市在福州起兵,就是想证明能否打败永辉。

  专心练剑2年: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生鲜供应链优势的朴朴超市专注练剑2年才做了A轮,没有生鲜供应链优势的叮咚买菜2年内已经7次融资几亿美金。

  虽然叮咚买菜融资更多,【云阳子新零售内参】认为陈兴文对前置仓模式的理解,更深入到本质,更站在消费者层面进行商业设计,这是重运营轻融资的思路。

  消费认知层面:

  消费者认为朴朴是网上超市,不是网上生鲜店,在购物品类上会更多,客单价会更高,毛利率也高一些。这决定了朴朴超市为什么要设计3000SKU以上的品类结构。

  用户服务层面:

  朴朴超市在供应链层面,并没有永辉有优势,但在福州用户的口碑很好,杀手锏就是服务。专注做好两点:自建配送队伍,帮用户丢垃圾服务;客服人员,态度普遍较好,能够解决问题。

  前置仓模式做网上超市,几千SKU,未来类似COSOTA,精选网上超市这是未来方向。叮咚买菜,未来也会从网上菜市场逐步演变进化到网上超市,这是必然的方向。

  【云阳子新零售内参】问过朴朴超市关联人士,据说客单价在60~70元区间,数据不错,而且拉新成本远远低于竞争对手。

  从永辉了解到,朴朴超市在福州给了他们较大压力,永辉也在准备大力发展前置仓。

  每日优鲜也开始学习朴朴超市,前置仓升级为2.0版,面积与SKU大幅增加。

  朴朴超市是一匹黑马,对前置仓模式的运营下了重工,没有竞争对手敢忽视。

  (四)每日优鲜:准备大会战

  2017年~2018年这两年里,每日优鲜的数据增长很快,但很少公关PR,潜行修炼内功,筹备军粮弹药,准备在2019年开始打大战,首要假想敌:盒马。

  疯狂融资:2年11.1亿美金

  每日优鲜2年里融资7.8亿美金,都是腾讯领投。

  每日优鲜子公司便利购(无人零售),2年里AB两轮融资2亿美金,腾讯与鼎晖领投。

  每日优鲜子公司每日一淘(社交电商),1年里AB两轮融资1.3亿美金,元生资本领投。

  按照公开报道,每日优鲜3个业务2年融资8.8亿美金,主要资本推动者是腾讯。

  新业务:第二曲线

  每日优鲜特别注重新业务,在内部称之为:第二曲线。

  每日优鲜总裁曾斌讲过:所有的公司、人、组织、国家都有生老病死,这条曲线再漫长,一定会有往下掉的过程。如果你想让组织得到延续,最好在上升期,开始划第二条上升曲线,因为新业务的开展是有风险的,且会带来资源消耗,只有在上升期才消耗得起,当已经往下掉了,搞新业务的时机已经晚了。

  每日优鲜开了两个新公司:便利购与每日一淘。

  按照每日优鲜的说法,2017年的便利购,它是社区级的业务形态向建筑物级零售的升级。2018年每日一淘是社交化电商,是基于微信生态圈社交化的建筑物零售体系。

  便利购:探索无人零售。

  2018年官方报道已覆盖25个一二线城市,日均订单量超30万。2019年【云阳子新零售内参】了解到,便利购还在优化升级,目前成为办公室近场零售赛道的第一选手。

  每日一淘:探索社交电商。

  每日一淘成立于2018年4月,定位精选美食社交电商,用户普遍集中于3-6线城市,以女性为主。2019年5月,在每日一淘对外公布的资料中显示:平台用户数达到1000万,会员数达100万。

  每日优鲜的供应链资源,便利购更容易利用,但是没做起来;每日一淘难以利用,但是做的不错,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抓住第二曲线,还是看操盘人。

  美团副总裁陈亮说过一句话:做新业务本质是组织能力的溢出。

  新型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

  每日优鲜非常重视人,方式是重仓年轻人,目标是打造一批操盘手。为了更好的培养操盘手,在管理认知上,创始人做了进化升级。按照曾斌的说法:一家互联网公司,一家新零售公司,应该怎么管理?我觉得应该以价值观作为边框和底线,以企业目标为引导,充分授权的管理机制,才是最合适的。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