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策略:
U掌柜App两个场景分别为“1小时送”和“掌柜拼团”。一方面通过“前置仓+中心仓”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上海地区的1小时配送;另一方面,通过类似拼好货的拼团模式,低成本地获取前端流量。
拉客品类:从水果切入。
核心人群与场景:白领人群在办公室消费场景。
商品供应:买手制,现金采购。
U掌柜早期运营面临三个挑战:其一,损耗高,早期损耗在20个点以上。其二,缺货率高,备货难度大。其三,主打办公室场景,周末的生意是平时的四分之一。
经过五次迭代,2016年U掌柜从办公室的即时消费延伸到周末的家庭场景。对商品结构的重新调整,平台上有包括水果、蔬菜、食材、粮油、乳蛋等九个一级品类。SKU数量在400-500左右,每周上新十几个SKU,客单价由原来的26-27元提高到了50元左右。品类延伸到家庭场景后,周末的单量从平时的四分之一变为了平时的1.2倍,解决了周末订单少的难题。
漂亮的数据:
2017年1月,U掌柜CEO祝鹏程对外公开了一些信息与数据。
“2016年12月30日,我们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所有员工130多人),正式宣布U掌柜实现了运营成本的盈亏平衡,这是U掌柜创立以来最大的里程碑。”
“2016年是我们走过的一个完整财政年度,我们的复购率和用户留存率都要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月度复购率达79%,从12月平均来看,7日复购率超过是40%。”
“另外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是,缺货率被控制在5%以下,2016年12月最后一周的损耗率降到了7‰,全月控制在1%以下,线下最优秀的零售企业基本能做到6%。”
【云阳子新零售内参】依据U掌柜的运营策略与运营数据对比,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数据过于漂亮。50元的客单价不可能做到盈亏平衡。按照语境可能是不包括总部运营成本,比如:研发、市场营销、管理成本。
2016年生鲜前置仓探索结果:一家不被投资人理解,一家数据过于漂亮,前置仓模式的未来前景不明,只有少数派在坚持。
二、2017~2018年:前置仓潜行
这2年因为盒马的舍命狂奔,盛行店仓一体化的O2O模式,京东、美团、永辉、步步高等都在积极跟进。每日优鲜的持续高速倍增,U掌柜关闭退出,朴朴超市憋大招干永辉,很少人关注,当时这些探索者也不想被媒体报道,前置仓的探索者在潜行。
(一)U掌柜:卒于2018
2017年10月,生鲜电商「U掌柜」已完成B+轮融资,海尔资本领投,原有投资方今日资本、峰尚资本等机构跟投,融资总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这次融资,海尔不仅领投,而且在无人零售方向与U掌柜深度合作。
祝鹏程很看重无人零售方向,认为“无人零售是从前置仓模式孵化出的微型仓模式”。每日优鲜也看重无人零售方向,孵化了一家新公司叫便利购,AB两轮融资2亿美金。
2018年10月,陆续有人爆出APP打不开,公众号更新停止在9月5日,U掌柜倒闭了。据部分用户反馈,善后还可以,无声无息的没有惊动媒体。
U掌柜,卒于2018年!
行业没有人复盘过,【云阳子新零售内参】简单归纳一下U掌柜前置仓运营实践得失。
战略方向:
U掌柜对商业模式的理解,与同行相比是优秀级别,构建了“中心仓+前置仓”立体供应链模式,切入生鲜电商,对无人零售的理解是“前置仓模式孵化出的微型仓模式”,切入近场零售。在时机上,切入生鲜电商与近场零售的时间点也没问题。
商业设计:
这个层面出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定位办公室场景+白领人群,拉客品类用水果不是最好方案,要跳出生鲜电商的品类逻辑,站在办公场景的高频消费行为来定义拉客品类。比如:奶茶咖啡品类,更高笔单价+更高毛利+更高消费频次+更低损耗。
办公场景的拉客品类,首选是餐饮,不是水果零食。U掌柜后期做了迭代,从办公场景延申到社区场景,弥补了部分问题。
运营实施:
在履约配送上,市场推广上,商品采购上,这个团队的运营能力至少中上水准。
【云阳子新零售内参】认为,U掌柜在前置仓实践上虽然会掉坑里,并没有犯致命的错误,无人货架泡沫的破灭,盒马在上海的疯狂开店,更多的可能是创始人的终局判断,没有信心进一步融资进行对抗,果断放弃当然也是一种选择。
一个启示:商业战争中,创始人信心被打击,即使看起来犯错不多,企业也可能会死!
(二)叮咚买菜:后起之秀
创始人背景:
创始人梁昌霖军队12年技术兵转业,互联网连续创业者,2003年成功创立母婴社区YY网与妈妈帮,2016年被上市公司好未来并购。2014年3月在上海创立叮咚小区,探索社区O2O到家生活服务,获得涌金集团、好未来集团天使轮投资,天使轮居然是1亿人民币,说明投资人非常看好梁昌霖。
2017年4月,转型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
创业初心:
关于创业,有的人是为了赚钱,有的人是为了解决行业问题,有的人天生喜欢创业。梁昌霖也许就是天生创业者,军人般的坚韧,喜欢解决问题。
梁昌霖说过一句话:“创业就是实现别人无法完成的事情。” “作为军人,本身就具有坚毅的品质,而且我们不觉得那是多么大的困难,只要能够坚持,就可以克服。”
梁昌霖这种创业者,有很强的野生能力,如果战略格局高的话,可以做成大企业。
测试模式:
梁昌霖没有深厚的零售经验,而且又是难度高竞争大的生鲜赛道,本来常规逻辑是精心布局与慢慢测试模式,少对外PR。但是【云阳子新零售内参】发现,“叮咚买菜”成立不到半年就开始对外PR(公关),2017年对外公开了部分运营细节。
野生创业者,胆子大,特别会抓战机。梁昌霖在准备融资,筹备粮草打大战。
前置仓模式:基本可以借鉴同行,最快29分钟到,0起送费0配送费。
选址标准:2公里5万用户,以年轻人为主。
品类结构:蔬菜为第一品类,水产为第二品类。其它生鲜电商一般的水果为第一品类。
商品供应:主要为城批采购+品牌供应商直供,城批采购灵活周转快,但同质化强。
营销推广:妈妈帮带来种子用户,用红包方式做社区口碑营销,每天新增500~700人,拉新成本低于8元(公开信息)。
以上公开信息,叮咚买菜的定位类似网上菜市,对标传统菜市场。
从运营角度看,对标传统菜市场的网上菜市,有以下特点:
1、目标群体广泛,除了年轻人,还有中老年人。
2、商品价格便宜,老百姓平价商品。
3、复购率和转换率高,比一般生鲜电商高出很多。
4、拉新成本低,容易造成口碑传播。
5、笔单价低,目前40~50元,这是最大的硬伤,突破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