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解读:从ERP到数字化转型的八十年

2022-09-29 11:37

  从业20年,从最早的单机系统到局域网CS结构,再到三层BS结构,经历了企业的信息化之旅。

  在着过去的20年里,有两个大的分水岭时代,一个是ERP时代,一个是电商时代。

  从2006年做能源行业到2011年,都是在做与ERP相关的事情。

  从2012年起,企业都开始建设自己的电商系统,这是历史上,与ERP相关性不高的典型系统。

  最近国内的数字化转型,中台之风涌起,其中数据中台尤为突出。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企业经营提供支撑和指导,都是为了帮助企业进行转型,那么ERP之后是什么呢?

  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回顾软件在企业转型中的历程,通过看历史,来洞察企业软件的发展趋势,再看未来,找到下一步的方向。

  一、蓦然回首:从IC到ERP

  1. 企业信息化(IT)的起源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讲的信息化,也就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最早起源于《哈佛商业评论》在195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也就是说,在60年以前,IT这个词就出现了。当时的这篇文章的封面,如图1所示:

图1.信息化概念的起源

  这篇文章站在1958年的视角,介绍了一个新技术,它工作内容,以及与传统工作方法的区别,并且明确的指出了这种新技术给社会带来的价值,最终预测了这个新技术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

  文章中提到,信息技术由几个相关的部分组成。

  第一种,包括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技术,比如高速计算。

  第二部分围绕将统计和数学方法应用于决策问题,以数学编程等技术和运筹学等方法论为代表。

  第三部分则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高阶思维,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理解的人工智能。

  文章把这种新技术命名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也就是最早的IT这个概念的起源,也可以理解为是信息化的起源。

  在文章中,预测了一个可能的趋势,那就是,信息技术可能对中高层管理人员产生最大的影响,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技术应该向上移动,缩小规划和绩效之间的界限。让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将变得高度结构化。更多的工作将被规划,即由管理日常决策的操作规则集涵盖。

  2. 大型工业组织将集中化,高层管理人员将承担比现在更大的创新、规划和其他“创造性”职能。

  3. 中层管理水平应该发生根本性的重组,某些中层管理职位的地位和薪酬会下降(因为他们需要更少的自主权和技能),而剩下 的那部分中层管理者,会上升到最高管理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某些行政职能也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文章列举了一些,预见的一些变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管理层的组成将多样化,进入组织管理层的方式将变得更加多元。

  多种潜在管理层的培训体系即将出现,企业外部的培训机构将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层的人才供给。

  学徒制在新的技术的应用下逐渐被淘汰。

  对较高管理绩效的评价将通过一些目前很少使用的手段来进行,例如平级的评价(Peer Review)。

  新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评估将变得比目前的评级技术更加精确,随着新方法的开发,将特定值附加到输入-输出参数。

  鉴于各类管理人员的流动性增加,高级员工群体的个人薪酬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受到市场力量的影响。

  随着新的组织结构,新的薪酬实践——例如团队奖金——将会出现。

  当我阅读到这篇半个世纪前的文章的时候,我是非常震撼的,这两位学者,Harold J. Leavitt Thomas L. Whisler,仅仅通过理论研究,就能推测出信息技术给企业界带来的这么多未来的影响,而且现在证明,这些推测大部分都是被证明是正确的。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该文章预测,企业的管理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原来的企业业务经营管理,可以分成三层:

  1. 战略层

  最顶上是战略层,识别企业的战略方向,发展路径等。在80年代,企业间的行业泾渭分明,变化相对较慢,行业壁垒清晰,这个时候的战略一旦确定就会相对长期的坚持分解执行下去。在这个阶段,战略的工作相对确定性。

  2. 战术层  

  战略确定以后,就进入到战术层,战术层将战略进行分解,然后形成流程制度,工作指导,操作标准等,从而指导并将监督,反馈执行层的工作。

  3. 执行层

  按照战术层的具体的要求、流程,进行操作。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之前,大量的工作在中间的战术层,需要分解战略,设计流程,设计体系,并且监督,反馈,指导执行层的工作。

  文章中说到,借助信息技术的数据采集、计算能力,将原来的人工流程,审批流程自动化,能够将原来传统企业中非常多的中间管理层进行精简,一部分提升为战略层,更加专注决策和创新,一部分下沉为具体的执行和流水线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和管理能力,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从这篇文章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信息化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是带着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使命的,这篇文章里并没有提到太多的市场和客户。

  这篇文章之后,信息技术就逐渐从点到线,到面,深度的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总的来说可以分成六大关键里程碑阶段。

  2. 企业信息化的六大关键里程碑

  信息化应用于企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演进的,都是从最复杂,算力需求最大的集成点开始的,如下图所示:

  从里到外,依次是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不同的管理域,所出现的时间和关键的代表性系统。

  (1)库存管理和控制/Inventory Control (1960)

  1960年,当时工业化生产已经成型,生产线已经能够串行起来,但是随着生产的规模化,库存的管理是一个很复杂和繁琐的工作。

  要考虑到所有必需的组件,可用的库存和订单的交货时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动计算。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