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解读:从ERP到数字化转型的八十年

2022-09-29 11:37

  在这种背景下,60年代,企业的物料库存开始应用软件来管理,主要用来管理库存需求,设置目标,提供补货技术和选项,监视物料使用情况,核对库存余额以及报告库存状态,是下图中标红的框框的内容。

  这时候的软件主要跑在Mainframe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型机,开发的语言是Cobol和Fortran。[1]

  (2)1970-物料需求计划/MRP

  70年代,随着企业市场化的加强,与市场客户的连接越来越紧密,所以光是管理现有库存已经不足以满足前端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销量的快速增加,拉动了整个生产线需要高速响应。

  这个时候,物料需求计划应运而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是从库存管理延展到了主生产计划(MPS)和物料采购领域,也就是下图中标红的框框。

  物料需求计划(MRP)利用软件应用程序来承接生产产品的需求,来安排生产的流程。

  MRP系统根据产成品的生产要求,生产系统的结构,当前库存水平和每个工序的批量确定程序,为工序和原材料采购生成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在当前的产品生产需求下,需要准备什么物料?

  什么时候购买物料?怎么购买?

  怎么管理和使用这些物料?

  MRP的功能合作用可以用下图来呈现:

  MRP执行的计算基于左边的输入。如上图所示,这些数据输入包括:客户订单、预测需求、主生产计划(MPS)、物料清单(BOM)、库存记录。

  MRP收到输入后,将生成四大主要输出:采购订单(PO)、物料计划、工单、报告。

  业务价值:MRP可以减少库存,减少组件缺货,降低总体制造成本,从而减少采购成本。

  这种比库存管理更精确的计划,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交货时间来提高公司的生产率,从而为客户提供更高的生产和服务质量。

  系统和开发语言:这个时候的MRP软件还是抛在大型机的第三代系统上,开发语言还是以Cobal和Fortran为主。

  在IC和MRP时代的软件,应用和数据是一体的,并没有一个独立的数据库来存储应用的数据。

  (3)1980-制造需求计划II/MRPII

  80年代,市场对于响应速度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同时希望更加高效的生产,降低成本。

  于是物料需求计划(MRP)继续向外延展,把生产端:车间管理和销售端:分销管理加进来了,也就是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行业里俗称MRPII。

  制造需求计划(MRPII)服务的对象是一条产品线的产品经理,帮助他/她规划从产品设计、备件购买、库存管理、销售成本和分销整个上游供应链。

  典型的MRP II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市场需求是起源,同时辅助以财务信息,和制造资源,生成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根据产能等综合情况来进行优化,调整,生成主生产计划,输入到物料需求计划。

  对比起物料需求计划,制造需求计划向前端延展到市场需求,生产计划然后是MRP和采购计划,从而形成了一个小闭环。

  这个时候,随着硬件功能的增强和软件功能的增加,添加更多功能成为可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此类系统可以开始使用中央关系型数据库。

  (4)1990-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90年代,仅仅打通制造后端的需求计划小闭环已经不能够满足需要,企业需要构建面向客户服务,面向高绩效的企业业务主题的整体价值链,将主要的应用系统都集成起来,于是企业资源计划(ERP)震撼出世。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前面的MRP/MRPII都是局部的业务系统,而ERP是第一个企业级价值链的业务应用。

  ERP被设计用于改进企业内部整体绩效,融合了主要的业务产品计划,采购,物流控制,分销,履行和销售等活动,还还集成二级或运营支撑活动,如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和人力资源,还有工程领域等,如下图所示的红色框内部分。

ERP 贯穿了企业内部的核心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主要包括:物料计划,库存和仓储管理,资产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采购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分销管理,外部/财务会计(FI),CO(管理会计),包括利润及成本中心,产品成本,项目会计,获利分析等,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

  这个时候的ERP系统主要运行在大型机(Mainframe)上,但是也有的是部署在小型机上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都还是以套装软件为主,市场主流的搭配是小型机IBM P系列或者HP Superdome系列加SAP ECC或者Oracle EBS。

  在国内,ERP的推广基本上是在2000年初开始,到2010年左右结束,国内大型的企业ERP基本都实施的差不多了。

  (5)2000-ERPII

  2000年以后,围绕着ERP做了很多的周边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企业的三个其他领域,一个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一个是供应链管理系统SCM),还有数据仓库系统(BW),如下图的红框所示:

  业界对于ERPII第二阶段的认知不像前面MRP/MRPII/ERP那么清晰,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阶段,总体来讲就是逐渐的将各种业务周边和外围流程往ERP的体系里集成。

  目标都是为了让企业的业务更加集成化,标准化,但是由于大部分ERP软件,都是套装闭源软件,无论是修改,集成还是灵活性都距离企业业务的要求有所差距,所以很多企业在ERP之外做了各种外挂,补丁系统。

  二、似曾相识:数字化转型是ERP建设的重现

  到了今天,有些企业还没有上ERP,上了ERP的企业,也在围绕ERP在建设其他的系统,可以说还处于ERPII,或者Post ERP的阶段。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