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解读:从ERP到数字化转型的八十年

2022-09-29 11:37

  这个时候,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从国家到所有企业都在谈论,并且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趋势,各种概念,各种声音,各种讨论乃至争执不断涌现。

  正好我本人在十三年以前,从零开始经历了多个企业从无到有构建标准化流程,上企业级ERP的过程,当我看现在行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一些困惑,争论的时候,感觉一切是那么的相似。

  1. 本质都是企业的整体转型

  数字化转型和ERP一样,都不是单纯的技术的事情,本质是企业的整体转型。

  ERP推广早期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因为改变了原来的工作习惯和流程。

  上ERP之前,很多工作都是人工协调,比如上门维修,那就是打一个电话给客服,客服自己记录在客服系统,然后打个电话给维修部门,然后就出工了,至于领料,工序,这些都是维修小组自己线下去做。大家都习惯了这种模式。

  但是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很明显的:

  (1)各个运营职能间不集成,很多关键数据没有保存下来,一个维修派单过程其实涉及到客服、维修、物料、库存、人力等多个智能,但是原来的模式,都是割裂的,财务不知道最后花了多少钱,库存不知道还剩多少备件,人力不知道人出工了几次,最后算不清楚帐,管不清楚物料,发不清楚工资;

  (2)工作过程不标准,高度依赖个体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集成流程和标准,所以以前的这样一个派单出工的事情不同的人做,效果都不一样,经常容易出现问题比如领料领错了,出工的人去错了现场,工序不对等。但是领导也只能拍拍座子骂骂人,没有别的办法。

  ERP的建设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将分布的工作点协作起来,将分散的流程集成起来,这样一来,就会对组织结构发生重大的调整,结构之间的分工,边界,绩效,核算都会随之改变,所以我们讲ERP项目是变革类项目,而不仅是IT项目。

  而我们今天看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更加是变革类项目,数字化转型的本质逻辑是数字化时代的企业转型,参见《数字化转型的本质逻辑》这就意味着数字化转型要从多方面开展工作,而不仅是系统层面:

  1)组织结构层面,要打破过去业务职能的壁垒,将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服务于客户的产品,从单点的,局部的,职能的支撑,变成全局的优化,整体收益能力的提升;

  2)业务流程层面,做ERP之前的前提条件是BPR(业务流程再造),而做数字化转型,依然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找出基于现有的信息化基础,数据,数字化生产力能够提升和优化的业务场景,带来的价值点,从业务流程驱动,逐渐走向流程与数据融合,数据驱动;

  3)配套体系层面,我们那时候讲ERP实施能否成功,很重要的就是配套体系和措施的设计和执行,比如绩效体系,培训体系,光把系统建立好是不够的,还要让线下的配套措施跟上,否则系统功能再好,没人用,乱用,都是不行的。

  那么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制定对应的匹配的绩效体系,考核体系,来让业务价值呈现出来,让局部的工作与整体的目标达成一致,减少内耗。

  2. 都有很多负面的声音

  上ERP早期,有一句话,叫“不上ERP是死,上了ERP是找死”。

  那时候还有一句话,叫"ERP是企业一把手工程“,这句话有两个意思:

  1)ERP是变革项目,必须一把手推动,否则很难落地。

  2)ERP是服务于企业管理层的,重点是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通俗地讲就是“算清楚帐,管好资产设备,数清楚人发清楚工资”。

  这种情况下,ERP实施过程中,有非常多的负面声音,抵触情绪,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ERP是政绩工程,给领导看的”,这是很多的观点,这个原因是因为很多公司把ERP的实施作为一把手的重要考核指标,所以让其他人认为是为了政绩指标去做ERP;

  2)“ERP是没事找事”,这一点在一线员工层面是尤其突出的,那时候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上ERP之前,出工换灯泡,需要一个人去那里很快就完了。

  但是上了ERP之后,换个灯泡需要五个人以上,一个接电话派单,一个领料,一个搬凳子,一个在旁边记录,一个在凳子上操作换灯泡。

  这在于一线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一种严重的效率低和束缚,所以在早期被诟病甚多。

  3)“ERP是一阵风,刮过去就没了,推不了多久”,基于以上两点,早期也有一部分人认为ERP就是一阵风,吹过去就没了。

  但是,当十几年过去,我们回顾现在的企业,ERP已经成为了企业业务的核心,不可或缺的基础业务能力。

  同样,很多企业管理层都有数字化转型焦虑症,对数字化转型该做什么,怎么做,特别是转型后的效果抱有怀疑,疑虑。

  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声音:

  1) “数字化转型是新瓶装旧酒,炒概念”

  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

  如果说概念,ERP其实也是一个概念,因为不同的厂商ERP的产品理念,功能,都不尽相同,所以无法说ERP就是一个全行业通用的实体软件。数字化转型的确是个新概念,每个新概念的推出和被市场接受都是有原因的,一定是过去的概念没有能够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

  所以我们不必要纠结于这是一个新概念还是一个老概念,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个概念所代表的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并且参与进来,躬身入局,一起去完善和实现这个目标。否则光是拍砖,挑刺,是起不到任何价值,对自己也没有帮助的。毕竟,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写入了十四五规划。

  2)“数字化转型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的”

  从个人的经验,认为,不同阶段的企业,工作重心,战略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我是接受这个观点的。

  有的企业,市场封闭,行业垄断,竞争不强,这种情况下,从短期来看,可能数字化转型并不是最紧急的事情。

  但是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不可逆的大趋势,所以所有企业的领导者,管理层都要有数字化的意识,从而择机而动

  3)“数字化转型讲不清楚业务价值”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就是要服务业务价值,并且,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它本身就是企业转型在数字化时代的呈现。

  我认为,数字化转型,不要从数字化看起,要从转型看起,先看需不需要转型,如何转型,再看数字化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3. 都对企业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上EPR之前,很多企业对于信息化系统和技术都不了解,所以有很多单位早期负责ERP实施的人员都不懂计算机,更不知道什么是SAP,Oracel,大家对于技术的认知就是网络、电脑、打字快。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