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让处在生死一线的社区团购重返一线、迎来井喷式发展;同时,生鲜电商也进入新一轮发展红利期,受到资本市场追捧。社区团购与生鲜电商都是以蔬菜生鲜为核心,冷链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社区团购的另一面,冷链市场发展也得到进一步催化。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冷链市场规模达3729亿元,同比增长9.97%;冷链需求量为2.65亿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2.77%。预计2021年我国冷链市场规模将突破4117亿元,总需求量将达3.02亿吨,增速超13.9%。没有一点点防备,就在冷链市场快速增长过程中,中通成为该领域最大的变数。他就这样出现,在你的世界里——
去年9月中通冷链亮相;今年3月中通冷链在北京、上海、广州分公司开展首期业务试运营;4月启动全国招商加盟。截至目前,中通冷链基本完成第一阶段起网部署,30个省管理中心基本设立完毕,全国区县覆盖率达70%以上。
中通冷链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完成30个省会城市、超250地县、超1500服务网点覆盖范围,实现全国80%县级城市覆盖密度。这起网速度,着实惊人。冷链作为业界公认的“最难啃骨头”,中通又是如何拿下的?《驿站》专访了中通冷链大运营负责人杨帆,深度揭秘中通冷链业务逻辑、产品思路、打法及最新进展与对国内冷链市场竞争局面的见解。
一
为什么是今年?
驿站:为何选择今年全面发展冷链业务?
杨帆:集团很早前就建立了服务于农产品上行的冷链车队,随着产地的产业供应链升级,我们发现,冷链并不是用车辆做一下过程运输就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个行业需要我们以敬畏之心用更新的模式、更专业的技术,更全面的数智升级去对待。因此,我们在去年7月正式启动中通冷链。而今年面向市场大力推介,主要出于三点原因:1.后疫情时代,中国冷链进入需求调整、产业升级、全面重构的新起点,发展空间难以想象,从现在行业规模来看,百强前十的营收份额不到行业的5%,且直营是主要的经营模式,因此,对于我们中通这种加盟网络平台型企业将具备更大机会。2.冷链标准化正处于起步阶段。近两年,国家已经在加快速度出台冷链行业相关标准,冷链市场准入门槛、服务标准在提升,但市场上“棉被车”等非标运输车还没有完全退出舞台,我们的诞生恰逢其时,可以直接参与到很多标准化建设当中。3.我们延续了集团的定位,明确中通冷链的战略方向就是做中国最大冷链物流网络平台企业,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网络。国内冷链行业缺失一张冷链全国型网络,现有冷链服务大多网络密度、广度、深度、协同性都较弱,这也正好是我们中通冷链的机会;二是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要素是分配和共享,这就意味着“平台”的存在非常重要。

驿站:冷链之于中通,意味着什么?在集团的生态布局处于怎样的地位?杨帆:从集团战略层面,中通冷链是中通集团从快递走向综合物流、从领先优势向实现生态优势的核心之一,因此集团对中通冷链的发展给予了极大重视与支持,如技术、资金、人才投入,更是强化生态圈协同,网络共享。冷链物流关系到民生,行业进入门槛高,涉及标准维度多,在物流生态中占据了非常特殊和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物流皇冠上的珍珠,也是流通板块最大的一片蓝海。今天,我们看到快递/快运的模式、技术、竞争力已经非常成熟,所服务的业态也全面拥抱了互联网,但食品生鲜商贸商流环节依然处于原始经销和原始商贸流通的变化转换中,大家都在积极拥抱零售端和电商。我们的冷链运营模式是实现一站式门到门服务,加快产销对接,围绕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的时效和成本做服务,真正实现可追溯、全程温控的服务,提供成本更低的标准化产品。
二
打开市场的关键
驿站:中通冷链快速打开市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杨帆:关键因素主要源于两方面——第一、充分利用集团资源,实现冷链全国网络化。冷链的招商加盟,首选是当地的冷链企业,后是中通的快递快运加盟商。前者懂冷链,懂市场;后者懂加盟网络,懂组织运行。从网络整体来看,二者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补充。冷链业务有一定资金实力门槛,我们的快递快运加盟商具备这样的实力。第二、中通冷链是以网络化运营为基础来规划冷链产品体系,建立全国覆盖、全链路一体化、时效稳定的服务标准体系,这些都在改变以往三段式的报价与服务。从另一角度来看,我们给市场多了一个选择,有独特的差异化优势,这是非常核心的一点。

驿站:这其中有没有运营困难点?杨帆:运营困难点最主要是「思想转变的困难」,从直营模式向全国网络模式优势的转变。目前,从事冷链的服务者大部分都是以区域性,零散运力、夫妻车居多,很多人都是直营思维,没有标准化的思维,首先,操作不标准,达不到服务标准;其次,卖货思维,没有形成网络密度、规则,更多的是去算小账,更愿意找一些大宗货物,不愿意去开发小宗货物。上述情况也在我们预计范围之内,从现在来看,中通冷链在思维转变与网络融合上取得的效果还不错。

驿站:攻关克难,中通冷链的运营理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