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是RFID应用的焦点

2007-08-08 09:06

    RFID推广的快与慢,很大程度取决于RFID标签的应用链条是不是有足够的延伸度,或者说信息能否充分共享。实质上,信息共享的问题制约了RFID的应用。

    RFID在我国的应用已有三四年的时间。总的来看,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发展速度很快,主要应用于政府相关的一些项目中,如二代身份证、高速公路监管、公交系统监管等领域。真正在物流行业应用的还不多,特别是企业层的应用领域还比较少,成功的案例也不多,但市场前景看好。

    RFID的应用类型

    RFID的应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的,主要是应用标签本身存储的信息,用于门禁、防伪等领域,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由于应用于相对封闭的系统,只要成本足够低,伪造的技术难度比较大,这类应用会越来越多,但产生的效益是有限的。

    另一类应用是动态的,主要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动态的应用涉及到必须把标签本身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系统如定位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相链接才能够产生效果,对产品在退出市场前的所有流程进行监控。其实,与条码相比, RFID的明显优势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从技术角度来看,RFID为捆绑不同的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信息系统之间捆绑链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从商业应用角度来看则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如何把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两个或者更多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因为物流系统多数是开放式的,并非局限在一个固定范围内。

    当前RFID应用的特点

    1、政府项目好于商业项目。政府是一个强势的推动力。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在RFID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强制力是第一位的。例如在美国,是政府和大企业在强制推行,以国防部和沃尔玛为代表的两大势力都代表着一种强权的力量。现阶段,我国还没有这种大企业,而政府应该在RFID的推广中成为强大的推动力。在这方面上海做的比较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动了一些项目,比较成功。

    2、简单识别类项目好于物流类项目。静态的应用比动态的应用好,如在第二代身份证中的应用,而物流企业应用的案例比较少。

    3、物流项目集中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如应用于企业内部或仓库内部。很多试验项目处在封闭环境中,易于解决标准问题,但是效果有限。其原因在于信息共享的范围太小,而物流信息化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共享,共享链很短时,效益就体现不出来,投资回报率也达不到理想的水平。

    4、在物流领域,多数情况下RFID不是应用在最终产品层面,而是主要用在装备层面,通过对物流装备、集装箱、托盘或其他容器的识别和跟踪,间接地管理所承载的物品。这种应用称为RFID和条形码的捆绑式应用,大体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物流管理水平。

    5、应用成果主要体现在模式创新,而非直接的经济效益。虽然铁路系统的应用有显著的、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最主要的成果还是真正实现了集中管理。

    RFID在我国物流领域的典型应用

    1、RFID在铁路调度系统的应用。在铁道部的管理下,55万辆车厢、机车安装了无源RFID标签,网络遍布全国,是国内最大的应用系统。其应用效果除了提高统计调度水平、减少人工之外,真正让行业看重的是每年减少收入流失达3亿元。过去虽然也讲求集中管理,但最终无法真正实现,车厢流落到各地后,根本无从知道车皮在什么位置,也就不能按照规则收取资源使用费,而采用RFID真正实现了集中管理、优化调度。

    2、香港溢达集团的应用。该公司是世界著名的高档纯棉衬衣生产商,经营业务从棉花生产、纺织到成衣,掌控了衬衣的整个供应链。最初该公司在棉包里放置RFID标签,应用于收购、质量监控、运输、仓储等环节的信息共享;接下来在衬衣生产流水线上开始使用,在主要剪裁的部件上加RFID标签,可以跟踪到每一个流程,便于考核、统计整个生产流程的进展,能够追查到每个环节的责任,实现了流程的透明化管理。

    3、上海港的集装箱管理。此前上海港和烟台港做了RFID在内贸港口的应用试验,现在要和美国、欧洲建立合作项目,并希望通过此项目,能够在集装箱的RFID应用标准上增加中国的话语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集装箱RFID应用的国际统一标准,标准正在制定之中。

    4、上海危险化学品气瓶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是上海安监局通过行政力制定的法规和标准的体现,要求上海市所有气瓶都要加装RFID标签,从而实现政府对这些危险品的全流程监管。这个案例中RFID的应用虽然作为一项法规强制推行,但它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应用模式。目前,上海已完成了115万个气瓶加装标签,2009年全部400万气瓶都要加RFID。此外,上海还在猪肉与动物的检疫、出租车计价器监管等方面应用了RFID技术。

    5、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