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白犀牛,有多牛?

2025-08-14 20:34

  关键词是生态卡位与资源整合,这可能与其规模有关,与是否有强大的产品力与工程化能力有关,白犀牛目前仅有两款车型,R3 与 R5,其中 R5 为主打车型,前者可为激进的打法,靠先发吃下市场规模;后者则是稳健型打法,用后发优势打出效率差。

  刚过去的七月,白犀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单,多领域开花,商业落地劲势凸显,北京新一轮车辆交付、扬州首批运营牌照收入囊中,多场行业顶会精彩亮相、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充分彰显出白犀牛商业落地的强劲势头。

  在无人配送车的落地中,路权很重要,7月23日,白犀牛成功斩获扬州市首批无人配送车运营牌照,获牌后,白犀牛将率先在扬州的物流园区、社区等多场景铺开服务。

  无人车的应用落地,正在跨过从示范场景到商业规模化的重要节点,业界大多数人认为,低速无人车公司在该物流场景投放的无人车辆数量,成为衡量商业化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交付不是终点,无人配送车大规模铺开和持续运营之后会遇到更加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因此,相比于交付数量,白犀牛一直更为关注客户使用频次,即日均活跃无人车数。

  在白犀牛看来,无人车的产销量并不能真实反映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相比之下,无人车的日活量,也就是每天实际活跃参与配送的无人车数量,才是更为关键的指标。

  细想一下,也有道理,一辆车一天只运行2趟,和每天稳定运行10趟,产生的价值是不同的。只有用户把车用起来,厂商才可以持续改进车型和数据迭代,将无人车做得更好、更稳,更好推动无人物流车行业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

  2024年,白犀牛无人配送车日活车辆将达到千台,未来几年,公司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2026年,白犀牛无人配送车日活车辆将达到5000台。

  前几个月,美团、菜鸟与京东的外卖大战让人触目惊心,其实外卖背后是即时零售之争,而即时零售,也为无人车带来新需求,白犀牛也在抓住这个机会。

  这种10-20公里、大仓到小仓之间的短途配送,无人车是一个相对较好的解决方案,今年,很多客户基于这样的需求,来跟白犀牛合作,给临近用户的仓位补货。白犀牛第三代车型,有着更大载重量,能装1吨,辐射半径达10公里,在中心仓与小仓之间自如穿梭。

  白犀牛通过构建一体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实现不同场景下资源的高效协同与统筹调度,这既提升了技术落地的适配效率,也为更多场景的拓展奠定了可复用的基础。

  结语:总体而言,无人配送行业还都处于商业化前夜,差距并未完全拉开,各路玩家,都有冲线的可能性,白犀牛也不例外。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