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的中场战事,不仅是技术的比拼、资本的角逐,更是生态位争夺、商业模式探索与政策法规协同的综合性战役。不再只是展示技术突破,而是更聚焦于如何深入场景运营,产业也迈入技术、场景与政策三线齐进的共振期。
比如无人车在物流领域的大规模落地,可能会改变现有物流市场格局,就会涉及现有的流程体系改造,无人车要融入现有物流体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与求成。
自动驾驶赛道,巨头多选择商业化空间更大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作为主攻方向,白犀牛认识到低速无人驾驶,是自动驾驶行业中最早开启商业化的细分赛道。
则聚焦低速配送行业,自研自动驾驶货车,为商超、物流公司提供配送服务,在团队看来,这是一条更务实的技术路线。不同场景,对于技术成熟度的要求不同,这也符合运输工具的研发落地路线——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其中暗含的逻辑是,通过低速载物车辆的测试,积累大量的验证数据,从而达到产品的快速迭代。
白犀牛的产品落地,也与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比如落地需要成本优势,在早期,一颗激光雷达要花10万美金,一台车100万元,怎么落地?然而近年我国经过自动驾驶三波浪潮,不仅使成本降了下来,更是技术更加成熟。
第一波是由百度牵引的,应用深度学习技术,使自动驾驶技术具备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第二波是由特斯拉和蔚来等车企牵引的,让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化、商品化,大幅降低成本;第三波是AI大模型带来的,有助于提升自动驾驶技术泛化能力。
自动驾驶行业供应链得以迅速成熟与降本,包括激光雷达、算力平台等车规级的零部件的产品状态和价格,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无人配送车辆已经来到了成本拐点,整车价格已经呈现了断崖式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目前主流的无人物流车平均售价为5万元左右,部分无人物流车的裸车价格最低已经杀入到1万多元。
白犀牛,以无人配送为起点,更关注商业化进度,把无人车看成一种生产力,客户分为两大类:一是零售超市,比如永辉、盒马;二是快递公司,这是无人货车擅长的方向
同时,白犀牛的管理层也认识到,无人车的应用,客户需要对流程进行再造,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过去几年,把更多地精力放在理解客户需求上。目前来看,业内的无人物流车企业普遍都在以类似地推的方式进行“攻城略地”,头部企业普遍已经落地百城以上。
目前,白犀牛无人车已经在百个城市、九大场景中开展持续化运营,为城市配送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成熟、可靠的创新解决方案。
落地需要合作。白犀牛从创业之初就强调通过与生态合作伙伴的紧密协作,更好地将技术与实际业务需求相结合。成立不到一年,白犀牛与永辉超市合作,在上海嘉定安亭商超投放了十台无人配送小车,为附近3-5公里社区提供智能的配送服务。
随后白犀牛与重庆百货、天虹、盒马、达达等国内大型商超及本地即时配送平台,大润发、叮当快药等、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等合作,提供不同场景的物流配送服务。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白犀牛第一时间就为武汉方舱医院无偿部署了多辆无人车,协助医护人员进行药物、物资的配送。后来,白犀牛瞄准医疗终端无人配送领域,联合医药新零售头部企业叮当快药展开深度赋能,联合推出叮当快药无人配送车,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到常态化运营阶段。
白犀牛的朋友圈正在扩大,近日,白犀牛无人车助力深圳巴士集团为员工提供送餐服务,未来依托与深圳巴士集团的合作,白犀牛无人车正探索“公交+物流+科技”的融合模式。
前几年,低速无人车创业公司所涉足的商业场景较为分散,涵盖了校园配送、无人零售、社区团购等多个不同方向,直至2024年初,商业模式才逐渐变得清晰明朗,主要的落地场景已经集中收敛到了物流行业,特别是快递网点到驿站这一段路程。
在这一特定领域,物流订单对应的无人配送车往返里程大致在10-30 公里之间不等,目前行业里80%-90%的无人配送都集中在这一场景,而且在未来1-2年内,这一场景依然是无人配送车大规模落地的主要方向。
快递是无人车应用的重头戏,随着快递年业务量持续攀升,末端配送的降本增效需求日益迫切,而无人配送在重复性、高频次场景中能有效优化成本结构,根据武汉某客户的实际反馈,通过白犀牛无人车的协同配送,单票快递的配送成本可减少0.1元,一年节省的费用不是一个小数目。
于是白犀牛调整战略路线,专注于物流配送,白犀牛正在积极与顺丰等头部快递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无人配送在物流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推动整个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升级,也与顺丰之外的多家主流快递公司进行战略合作。
从2024年二季度开始,顺丰物流体系下部分快递网点开始启用白犀牛的无人车,目前其在顺丰物流体系保持日活跃的无人车规模已经达到数百台。作为在无人配送赛道深耕6年的企业,白犀牛深刻感受到,2025年以来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是技术迭代、市场需求与政策引导等多重积极因素共振的结果。
市场需求的刚性增长为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白犀牛R5能够满足多种类型货物的装载需求,有效提升配送效率,为合作方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白犀牛也在推进政府层面的对话建设,在交流会上提出建立“自动驾驶能力分级评估+动态路权机制”的建议,推动产业政策体系与技术演进协同发展。
现阶段,低速无人车行业存在多种商业模式,包括整车销售、订阅费收取、以及运力服务等,但白犀牛方面认为,当下无人货运配送行业真正稳定成熟的商业模式,仍需要时间来进一步验证。
九识、文远、新石器选择卖车并收取技术服务费用,九识智能还提出只要10%首付,贷款利率为0等优惠政策。白犀牛的落地方式,与别的头部初创公司不同,不直接销售无人车,而是选择租车并收取运维费用。
目前有两种收费模式,一种是租赁模式,类似于租车公司,管理营运车辆;另一种是提供“司机”服务,类似于货拉拉,双方约定好送货时间和地址,车辆准时到达,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
这其实是两种商业化路径,一是低价冲量,靠重资产博规模,代表玩家是新石器与九识,即通过低价策略促成大量商业合作,形成可复制的规模效应;一是以轻资产为主,借力打力,白犀牛与文远都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