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重构即时零售的底层逻辑:淘宝利用消费大数据预测区域需求(如写字楼午间咖啡、居民区母婴用品),动态调度骑手路线;美团则通过城市热力图优化闪电仓布局。未来的胜负手在于谁能将AI从“效率工具”升级为“决策大脑”,实现供需的实时精准匹配。
四、一个不少,终极在一战
互联网下半场,电商行业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增量市场逐渐转为存量市场的当下,电商巨头们正在探索更多新的赛道,而即时零售,被喻为“电商最后一片蓝海”,正是巨头们纷纷发力的新战场。
即时零售的巨大潜力,使得正在寻找新增量的电商巨头们,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该领域投入力度。在这场较量中,美团、阿里、京东、拼多多等所有的电商、外卖平台,一个都不少地参与其中,虽然有的主动,有的被动,有的急风暴雨,有的小心慎为,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思考再三,但都要在这终极一战中夺得有利的竞争位置。
拼多多,虽然表示“无意加入即时零售大战”,但旗下的多多买菜正在上海一线城市试验自建商品仓库,最快将于8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并且早期实验阶段,团队普拿到了亿元级别的预算,预示着进攻的号角已然吹响。
拼多多因其平台的本身属性,可能走不一样的道路。从目前的情况来说,似乎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家几乎把整个盘子给瓜分干净了,他们不仅有商家资源、配送体系,还有用户习惯,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生态。拼多多要挤进来,似乎并不容易,阻力是有,但并非没有机会。
再静下心来分析,即然即时零售的终极是送万物的,那么,目前美团饿了么对餐饮店的垄断就不算什么,况且,餐饮店忠诚度并不高,只要补贴到位,迁移不是不可能。
配送网络才是拼多多难跨过的门槛。即时零售之所以能重构电商行业增长逻辑,讲一个“快”字,美团那边有几百万骑手,则入局外卖的京东也有12万骑手,这种规模的运力,不是一天两天能建起来的。曾经的多多买菜隔日达,与即时零售的小时达、分钟达相去甚远。自建或深度整合的即时物流网络,拼多多并无实力,也无时间。
因为搭建这样一套配送网络需要庞大的算力资源和地面团队支撑,即便资本雄厚的大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因为百万骑手与AI超算密切协同,才能实现分钟级配送时效、100%保证上门这些最基础的用户感知,而这一优化过程需要十余年的过程。
拼多多可以依赖第三方配送,但是中国即时配送行业的CR5(头部五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55%,云计算的CR5则为88.75%,这意味着同时具有两种能力背书的服务提供商屈指可数。
虽然拼多多即时零售的合作方可能在快递行业有良好信誉的顺丰同城,闪送,但也存着两大问题:一是自己建前置仓,负责商品库存和分拣,配送这块交给第三方平台去做,二者能不能真正搭得起来。二是,即使二者合作得很好,第三方配送的成本很高,前置仓有没有足够的订单保证不亏钱。
在用户的心智上,美团订正餐、饿了么买下午茶、京东外卖主打品质,拼多多用户画像是三线以下城市、价格敏感型人群,和外卖主力用户群不太重合,转化起来难度非常大。
因此,拼多多布局即时零售,不是大张旗鼓地上马外卖,而利用现有基础——多多买菜,将社区团购的供应链成本优势转化为即时零售的价格竞争力,网格仓覆盖了2600多个县市,稍微升级一下,就能变成即时零售的前置仓,实现轻装上阵,节省不少基建投入,在商品选择上,分别从多多买菜和拼多多主站筛选优质的生鲜、品牌和白牌商品,保证低价。
也就是说,拼多多的即时零售,是想走“轻资产”的道路,不自建配送团队,不疯狂烧钱,想靠现有供应链资源加上第三方平台合作,撬动万亿级即时零售市场,开辟出一条新的赛道——“平价即时零售”
这恐怕是拼多多的现实与基因使然,但必须解决好轻资产模式下的成本与时效矛盾。目前的情况是,即时零售行业,走的“快但贵”的路线,拼多多则要打造“又快又便宜”的平价即时零售,从而在行业引起鲶鱼效应,一如拼多多诞生时从低价崛起一样,从而倒逼阿里、京东那样的路径。
而其余各家,在放大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双向行动中,做着战略取舍与能力边界的优化,细细推敲起来,则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战略路径。
美团主抓“高效配送+闪电仓”模式。依托覆盖全国的骑手网络和供应链体系,已在全国建立超过3.5万个闪电仓,预计年底达4万个,这些仓储设施依托中央工厂直采降低成本,在日用快消品类形成显著价格优势。
京东以“质价比战略突围”,品质背书与供应链基础,自营建立的正品认知、自建物流的可靠性是其差异化筹码,联合沃尔玛、永辉等大型商超推出“即时零售专区”。
阿里即时零售打的是生态协同,淘宝闪购是阿里即时零售布局中“即时满足”场景的核心载体,整合淘宝9.5亿月活用户、饿了么履约网络、盒马供应链资源,构建了即时零售最完整的生态闭环。
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依托于自身的充沛的流量池,开辟了“直播+即时零售”的新战场,通过直播电商实现“冲动消费+即时满足”闭环,已推出“小时达”服务。
综合来说,参与的电商们,各有优势,各有不足,每一个细分场景都可能成为巨头卡位的关键据点,到底谁是潜在颠覆者?谁又能守住自己的底盘?现在还看不出端倪,需要时间来证明。
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心智逐渐成熟,三四线城市即时零售渗透率不足15%,将成为巨头新战场,但下沉市场的履约成本高企。京东和阿里,则要在守住高客单价阵地的同时,找到下沉市场的突破口;淘宝闪购则可能通过菜鸟驿站升级为“前置仓”,降低下沉市场的履约成本。美团计划到2027年将垂类仓扩展至10万个,从一二三线进一步下沉至四五线城市,而拼多多通过“驿站+即时零售”能覆盖了全国70%以上的行政村。
如何将现有资源的协同效应最大化也是重点。淘宝闪购和饿了么之间的整合还在初期阶段,饿了么具有和淘宝天猫非常不同的货盘,淘宝天猫积累的品牌关系、品牌供给入驻近场,给饿了么带来的是增量,但他们的深度合作需要时间的磨合才真正实现“万物即时达”。
而拼多多主站和多多买菜供应链协同得更好,拼多多用社区团购的供应链、主站的流量、第三方的物流,以轻资产模式切入高增长赛道,试图获得履约效率与盈利模型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