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氢能重卡上路,不仅在中国,在发达国家也引起重视,但同时也面临着和中国一样的困境。目前上路的只是试验性的项目,如港口运输、矿区作业,工业园区内部转运,或者是点对点固定线路、短距离运输,如渣土、环卫等,都是不依托加氢站规模布局的应用场景。
在山西、内蒙,新疆哈密市等的工业园区里,都有近百台氢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有些依托本土龙头企业强大的资源和研发优势,拓展多元化的场景应用,宇通集团推出氢能重卡示范应用车辆,覆盖了常庄水库、垃圾环卫、冷链物流等多个场景。
也有的地方实现了短途运输,四川能投往返于成都与什邡进行烟草运输,淄博首批投入运营的氢燃料电池重卡,主要用于短途运输。所有这些应用标志着这些省市的氢能重卡应用实现了零的突破,然离上路和大批量落地,还有很远的距离。
丰田汽车多年前就开始研发氢能汽车,但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太好的成绩,直到2023年4月对外宣布投产的重型零排放氢燃料电池卡车,其概念车型已于近日在洛杉矶港口开展短距离的车辆运输。
德国GPJoule集团2023年在德国道路上投放首辆氢能重卡,并且政府也给予了力度不小的补贴,每辆纯电动汽车有9000欧元的补贴,目标是到2027年推出5000车氢能重卡。
虽然近期投运的氢能重卡在整车适配、制造成本、运营氢耗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有的续航里程达到650公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到目前为止,市面上能够真正行驶的氢能汽车屈指可数。
2022年我国重型卡车销售量为67.19万辆,其中氢燃料重型卡车销售量为2382辆,渗透率为0.35%,大多数氢能源车也是实验产品,真正市场化运用的车辆并不是很多。
二、地方政府化解氢能重卡上路的多重考虑
2022年初,国家发改委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燃料电池车5万辆,部署一批加氢站,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地方政府的助力。
交通领域的氢能应用中,氢能重卡正是示范应用的重点,国资委等部门2023年12月发布的《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推动,特别是在产业发展的前期,政府补贴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各地都出台推动氢能重卡上路的相关政策。
地方政府完善专项补贴,对氢能重卡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创新的生产端企业出台专项奖励,对购置氢能重卡用于矿区运输、垃圾运输、物流运输等应用端企业给予购置、运营、用氢等补贴。
制定高额补贴,降低氢能重卡购置成本,上海在国家奖励的基础上,实施了市级和区级的配套奖励,嘉定区的整车推广奖励标准是按照国家:市:区=1:1.5:0.5的比例给予,市、区提供的奖励是国家奖励的两倍,合计超过165万元。
但真正从运行端把政策落到实处的还是山东,近日,山东省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对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对行驶山东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2024年3月1日起实施。
此举将大幅降低省内氢能源车的运营成本,以氢能六轴半挂车型为例,每百公里可节约200元高速通行费,一辆氢能重卡不用补贴也比柴油车省36万元,通过免去高速费用就撬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这意味着氢能高速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山东此举有望加速其他省份跟进推出氢能车免征高速费等政策。
其实,从推进氢能重卡批量上路角度来说,地方政府的目的不只是“上路”,不仅有环保角度的考虑,更在于产业链的培养,地方经济借氢能重卡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多地联动,打造示范运输专线和氢能走廊,是实现氢能重卡上路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城市群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海示范城市群已推广749辆氢能重卡。
河南示范城市群已推广918辆氢能重卡,利用城市间的协作,开发适合氢能重卡的各类场景,以郑州为核心,与周边的开封市、洛阳市、濮阳市联动,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应用示范轴,专门建设了郑汴濮陆港联运物流集散的氢能重卡示范专线。
四川和重庆两地,根据双方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做出重要决策,推动成渝氢能走廊,2023年3月4日,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49吨氢能重卡完成“新都-九龙坡”往返700公里高速直达干线运行,成功贯通成渝氢走廊。此举对于我国氢能高速公路零碳绿色应用有典型示范意义——联通“氢能高速”,构建“氢能走廊”。
成渝氢走廊不仅助力两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更将深度整合两地优势产业资源,形成互补,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虹吸效应。
地方政府为了通过氢能重卡的应用撬动产业链,分别出台专项政策。氢能重卡已测试完成并积累了丰富运行经验和数据,步入了走出城市迈向跨省运输的新阶段,这直接催生了软硬件配套新需求:如跨省氢能重卡相关道路规划、加氢站位置摆放规划、氢能重卡维修养护中心布局、制氢企业落地等。
地方政府将氢能重卡作为聚集产业发展的虹吸效应,推动产业链企业强强联手,突破氢能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瓶颈,进而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的能源消费转型和应用落地,进一步加速产业链良性循环和创新发展。
围绕氢能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集群优势后,产业链协同将带来生产的高效与便利。
上海通过项目申报,要求由燃料电池企业、整车制造企业、车辆运营企业、加氢站运营企业组成的“示范应用联合体”,促进氢能重卡各环节企业的合作交流,构建产业链生态。
嘉兴今年的化工尾气提取氢气的产量将达到10万吨,嘉兴港区经济发展部部长陈龙调研的一家氯碱化工企业,尾气中氢气的含量高达90%以上,经过提纯能达到五个九,用于燃料汽车都没问题。
山东推出氢能免收高速过路费的目的,也是对山东氢能产业布局以政策支持。山东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四、在运在建核电装机570万千瓦,具备新能源制氢的良好条件。同时,山东有着良好的化工产业基础,副产氢能资源丰富,据估算,山东每年可产氢气260万吨,居全国首位。
晋煤外运使山西拥有大规模应用氢气的场景,因此,山西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联合出台的《山西省氢能产业链2024年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