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赴港上市是顺丰2024年的重要事项,这也关系着顺丰国际化的成败,更关系着顺丰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为快递一哥的顺丰,虽无近忧,必有远虑,盈利能力被中通超越,高端件遭到了菜鸟,京东的蚕食,甚至来自三通一达的压力,而国际化方面,极兔也是不可小觑的对手……因此,赴港二次上市,对顺丰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形势不容乐观
先看一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顺丰控股的营收为1890.12亿元,同比下滑5.09%;2022年顺丰的营收增速为29.1%,较2021年的34.5%有所放缓;顺丰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如今毛利率12%,净利率3%。
顺丰快递的综合市占率只有10%了,毛利率与其他快递公司不相上下,这意味着虽然公司的快递收费高,但是成本也更高。另外,随着合同&发票电子化、无纸化趋势,使得时效件减少,这也伤害了顺丰的基本盘。
过去在中国快递行业,顺丰的速度是独一分儿,时效业务对其收入贡献一度超过80%,然而2016年后,时效产品的收入增速开始使不上劲儿,低于整体收入的增速。
顺丰控股的资产负债率由上市初期的43.23%上升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54.57%,而且利息费用占净利润的比例由2018年的14.43%上升至2023年三季度的28.08%。
顺丰于2017年2月24日在深交所上市,正式登陆A股。如果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市值则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相比2021年的最高点,顺丰的市值已跌去了超过一半。
2023年初以来,顺丰控股股价呈持续下跌趋势,从去年1月16日盘中最高达61.36元,跌至今年2月28日午盘的38.21元,累计下挫36.40%,市值也随之降至1870亿元,近一年蒸发超1100亿元。
2024年1月30日,顺丰宣布计划以5-1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不难看出,顺丰是借此举进一步提振低迷的股价,恢复市场信心,仅1月31日,顺丰就从二级市场回购了约374.7万股,花费约1.32亿元。目前顺丰市值已回升至1917.94亿元。
2021年至今,顺丰已有好几次重大资本运作。2021年11月,顺丰控股完成了非公开A股配售,募集资金总额为200亿元,其中最主要的支出是湖北鄂州货运航空枢纽,有人称是烧钱200亿的“豪赌”。
直营模式、综合物流能力和独立第三方,是顺丰集团业务模式的三个关键属性,
顺丰的成功得益于直营模式下高稳定及高时效的网络服务能力,重资产+自营是顺丰快递最大的特色,然而直营意味着海量的投资。
时效快递是顺丰旗舰产品,但进入门槛非常高,需要具备广泛而密集的全国物流网络,并对其物流网络、服务及运力拥有较强的掌控,还需要有如航空货运机队、航空货运枢纽等关键、稀缺的资源,这都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
2021年,顺丰购建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出的现金为19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3%;2022年,该项现金支出减少为1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降至5.3%;
2023年前三季度则为84.65亿,虽然资本支出自2021年达到高峰后明然已有所控制,逐步收窄回落,对未来的资本投入保持审慎和理性,但仍给顺丰控股的资金链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尤其是顺丰控股近年在经营与筹资方面的现金流均不算理想,2023年前三季度,顺丰控股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09.76亿元,同比下滑13.95%;同期筹资活动的现金流更加为负数,为-64.84亿元;反映了顺丰控股近些年以借债为主的筹资方式已很难确保公司的资金需求。
面对资金不足的困局,必须通过二级市场来补充弹药,于是,顺丰谋求在港交所二次上市,2023年8月21日,提交上市申请,由于上市时机的不成熟,该申请已于2024年2月21日失效。
然而,顺丰上市的决心不变,赴港上市是顺丰的坚定目标,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据悉,顺丰控股计划重新提交在香港上市申请,可能募资10亿至20亿美元,比此前市场流传的“20亿至30亿美元”有一定缩水,这与资本市场情况有关,更与资本对顺丰的估值有关。
如上所述,在2021年,顺丰控股就在A股增发了近200亿元,有效支撑了顺丰的投资需求,但是A股股票再融资政策自2023年起收紧,另外,物流行业是当前热门题材,港股市场上物流龙头缺位,顺丰控股对港股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所以二资上市是顺丰的不二选择。
能否于2024年在香港上市成功,能否筹集到相应的资金,目前还是未知数,赴港上市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拿到主动权,一般选择资本市场较为活跃、公司盈利释放的背景下启动正式发行,还要考虑所有的外围形势,市场环境,主要是港股的变化情况,以及上市募集的资金量、上市后的效果等,和顺丰一样,菜鸟也在寻找最佳上市时机。
2024年,宏观经济不再维持在中高速增长,正处在经济增长的底部之年,复杂的结构性转型交错,增加了2024年的不确定性。产业本身格局的不稳定,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地位并不稳固,顺丰面临着多重挑战。
2024年,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由过去全球化红利、技术发展基础上的数量扩张模式,转型为脱钩断链、内需为核心的高质量增长模式。低增长以及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需要顺丰为代表的快递企业从依靠机遇把握和资源的规模化投入的旧增长模式,向依靠创新和内生动能实现价值增长的模式转型。
其实不仅是2024年,2024-2026年,毫无疑问是艰难的周期,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内忧外患,形势不容乐观。
二、对手不可小觑
顺丰的对手,不仅有UPS、FedEx和DHL这些国际物流巨头,同时还有国内的菜鸟、京东、三通一达和极兔,前者是对标的问题,后者是冲击其护城河的问题。
顺丰虽然是国内龙头,然而较于UPS、FedEx和DHL这些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国际物流巨头,还显稚嫩,在供应链、运力、资源等方面仍有一定距离。
这些巨头早在几十年的耕耘中建立了全球化的物流网络,包括核心国家的核心枢纽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因此,与其竞争,不是顺丰一家的任务,而是我国快递界的目标,同时也要发挥我国产业协同出海优势。
顺丰在国内的龙头老大的地位短时间内无法被撼动,但其他快递巨头依然紧追不舍,王卫是有危机感的,曾表态:拿到机会就有很好的发展,否则我们发展步伐肯定会慢于其他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