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盒马怎么样去认知消费者,围绕着盒马过去从创业到今天,一直坚持的顶层设计,去做的一些商品结构和策略打法。
横向看,盒马要做的事情,虽然今天业务越来越多,品类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核心的点永远是一日三餐的完整解决方案,永远围绕着早餐、午餐、晚餐“三餐”对不同品类的需求和不同场景下的消费习惯,去完善一日三餐的结构。
第二、盒马自诞生第一天起就坚持“30分钟达”的配送能力,我们做的是所想即所得的解决方案。从第一天就说,针对一线城市繁忙的用户,他可以在下班的过程中,或者是刚刚到家的时候,手机打开点单,30分钟消费者想要的商品就可以送达。
围绕着这个解决方案和“即想即所得”的能力,盒马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商品结构。
最上面,就是生鲜——基础农产品,就是现在数万亿的消费市场的品类。
最下面是即食,可以理解为外卖行业,或者说今天盒马做的所有餐饮、即食类的商品。
但是在中间这个环节,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类似对珍味小梅园来说,半成品约等于预制菜;但是对盒马来说,半成品是一条非常非常宽的赛道,介于生鲜和RT餐饮之间的所有品类,都可以理解为半成品中的一种。
我会把它分为四种或者五种,然后围绕着不同的用户需求,和我们可能的解决方案去进行重新定义。
今天大家看到和未来大家看到的,盒马工坊的产品会有五大分类,针对消费者为了节约洗和切的工序环节,我们会提供净菜分类。
同时在供应链端的解决方案很简单。盒马本身是中国最大的生鲜电商,我们蔬果加工中心完全可以承接净菜这个品类的加工流程,同时也可以把这个整体价格比较高的分类,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成本降下来,从而在价格上打动消费者。
针对调味肉——腌制过的肉,加工肉,可以在减掉洗切的基础上,去掉腌、脱水的环节。这个我们会结合我们肉制品的供应链,因为我们每天整个肉制品的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同时大量的肉制品加工企业都愿意和我们合作,进一步去完成进阶加工的过程。这个环节会交给我们肉制品加工中心去完成。
再下面是半成品。我们把净菜、加工肉和调味品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半成品,甚至我们会和一些调味油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合作,为我们开发专用的小份的调味油。你家里只要有一口锅,有火,就可以帮你把蔬菜、荤菜、甚至是调料,都调配好,通过快速的5分钟的方式就可以在家里还原出一道菜来。
最后就是预制菜。
预制菜就是前面说到的,简单复热、简单烹饪以后就可以做好这个菜。我们现在和很多预制菜企业在合作。他们最习惯做冻品,的确这个很简单,也是正确的选择,但是今天盒马工坊、盒马3R选择的是鲜食。现在盒马工坊选择的是比较难的路,我们也在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们,在这条难的路上不断地去开发和挖掘出新的机会点。
为什么我们敢去做这么难的事情?
盒马在全国各地已经建成了全温层的体系,供应商不用担心物流成本,可以根据我们的订单把所有商品送到我们的城市仓,24小时内在凌晨六点营业之前送到我们相应的门店,同时“30分钟达”的终端配送能力,又使得鲜品——所想即所得的场景可以实现。
如果我做了鲜品,但是我告诉你我要半日达,或者一日达,实际上不是物流成本的问题,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们做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是今天有全温层的物流供应链体系,30分钟达的终端履约能力,再加上盒马在过去五六年中积累下来的最适合半成品的用户。我不能定义我们的用户是高端的,但是是相对年轻,相对地受到新的文化教育的消费者,他们更愿意接受这样的分类。同时他们的生活节奏也更愿意使用这样的分类。
盒马在完成线上线下一体化之后,实现了单店的销售规模和坪效是传统零售的多倍,销售规模保证了单品销售数量,供应链体系保证了冷藏短保商品可以快速到店,和快速到用户手上。
再加上我们积累下来的这一批适用于和需要消费半成品的用户,是我们今天敢去挑战这件难的事情,和敢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的很重要的前提条件。
05
半成品的打法
最后讲讲我们半成品整体策略和打法。
基本上是围绕着对于市场的认知和盒马对这条赛道的定位,去做出相应的策略和打法。
一方面我们会把品类做齐全。
围绕着消费者“一日三餐”,尤其是午餐和晚餐的消费场景中,是四菜一汤也好,还是两菜一汤也好,我们会针对这些去完整开发,会更多地去关注更多原材料做起来相对复杂的品类,比如一道菜里面有五种原料,或者是他的调味品比较复杂,或者是烹饪时间比较长的品类进行开发,用户觉得最困难的事情我们想办法进行解决。
第二个是会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
举例面食制品的案例。今天整个馄饨冻品行业已经非常发达,我们坚持做的一件事情是在门店手工现包。本质上盒马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商,我们本身是有门店,有加工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