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是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直接受益者,而廉价又高效的快递反过来也能促进电商的繁荣。
对于电商平台们而言,它们希望快递行业通过规模化不断降低成本,但最好又无法壮大到具有议价权的地位。
在电商平台打造的物流生态里,包括仓储、运输、供应链和终端配送,快递公司最好只参与其中的非关键环节,成为标准化、同质化的“打工者”。
例如,阿里巴巴为了加强对物流行业的控制,从2013年开始组建菜鸟网络。在其初始股权架构中,天猫是持股43%的大股东,地产企业银泰集团的持股也高达32%,而“三通一达”和顺丰仅各持有1%的股份。
此后,菜鸟不断加大自建仓配网络和数据共享的力度,快递企业得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但同时,通达系快递大多数的业务均来自于阿里系电商,对其依赖也越来越深,只能允许阿里参股,以换取更多的单量支持。目前,通达系快递均有阿里的持股,有些公司已被阿里深度渗透。
以申通为例,2019年3月和2021年2月,阿里共投资约80亿元间接购买了申通25%的股份,并派驻了总经理。
然而,阿里的深度持股不见得是好事。2019年之后申通的业绩不断恶化,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公司市值从2019年的450亿元高点已下跌至11月12日收盘的118亿元。
此外,阿里较早投资并持股33%的百世业绩反而最差,率先出局。反而是阿里投资较晚、持股比例较低的中通(8.7%)和韵达(2%),在通达系的竞争逐渐胜出。
近年来,拼多多的崛起打破了阿里系在电商快递流量上一家独大的局面。2019年拼多多平台共产生197亿个订单,同比增长77%,为通达系快递提供了腾挪空间。
2020年拼多多的订单数达到383亿,日均单量超过一亿,日均包裹数超过7000万个。然而,随着拼多多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开始显著影响阿里系电商的流量,两家平台的摩擦加剧。拼多多的物流体系就产生了去阿里化的需求。
此时极兔的出现,正好成为拼多多弥补其物流生态缺失的重要一环。拼多多的扶持为极兔在起网期间提供了稳定增长的订单流量,是其快速崛起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拼多多去阿里化的意愿也体现在选择韵达和极兔作为2021年春节活动的特约合作伙伴,允许每单首重最高涨价4元。其中,韵达是通达系中阿里持股比例最低的快递公司。
| 04
绑定加盟商利于长期发展
在传统的加盟模式中,快递公司把取件和派件的两端业务外包,由加盟网店对快递员进行管控,而自身则专注于物流干支线运输、分拣等中间环节。
如此,快递公司可避免承担快递员的社保等人员成本,减少对网点的投资,实现快速扩张。通达系快递正是依靠此模式不断降低配送成本。
然而,快递网点的加盟商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其决策在于最大化自身的短期利益。
加盟制下的网点往往缺乏忠诚度,也没有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意愿,由此带来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不佳,反过头来会影响快递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与加盟商的绑定程度成为决定各家快递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通达系中最成功的中通快递为例,公司从2010年开始对加盟商实施股份制改革,将加盟的转运中心和分公司通过股权置换转为直营,同时鼓励员工投资公司的干线车队。加盟商、高管及员工通过股权等方式与公司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2016年中通快递在美国IPO上市前,公司的高管及员工持股比例高达26.5%,大大高出通达系其他公司的比例。
与之类似,极兔的加盟商多有“步步高系”的经销商背景,与公司投资方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忠诚度和资金实力。
加盟商在短期回报不佳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仓库和配送网点等基础设施,还提供了不少手机等物流订单,极兔正是在其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崛起。
| 05
价格战损害服务质量
快递加盟商不仅要缴纳网络建设费、风险保证金、品牌使用费等类别的加盟费用,还要承担罚款、租金、统一装修、统一采购等运营费用,投入资金不菲。
电商快递在激烈价格战中需要压低派件成本,不断减少相对弱势的加盟商的派件服务费。
以韵达为例。韵达的平均单票收入从2019年的3.19元降至2020年的2.24元,减少了29.8%,但换取了快递业务量大增41%,达到141.4亿票。在营收微降0.9%的情况下,2020年韵达支付给加盟商的派件综合服务成本为166.6亿元,同比减少4.1%;派件成本占公司营业成本的比重为55%,同比下降3.2%。
也就是说,韵达将价格战的压力较大程度上传导给了加盟商。作为结果,加盟商的平均单票收入从2019年的1.73元剧降至2020年的1.18元,降低了31.8%。
加盟商又将压力传导给一线快递员,导致派件费从此前的1元以上降至0.8-0.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