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前夜,极兔收购百世尘埃落定,两网融合加速推进,近10年来风雨动荡的快递行业历史再次被改写。
2021年二季度百世的市场份额为8.4%,与极兔合计市场份额达到15.4%,在中国快递行业市占率排名第四,与圆通几乎相当,仅较中通和韵达尚有差距。
百世的离场意味着二线快递公司已无法承受价格战带来的巨大损失。极兔转而通过并购取得市场份额,将对现有快递生态的博弈格局带来新的冲击。
| 01
电商快递内卷价格战
2020年快递服务业务量增长30.8%至833.6亿件,是2010年业务量的35.6倍。在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之时,电商快递公司却陷入了严重内卷的价格战。
电商快递的直接客户是大批集中发货且对价格较为敏感的电商,而通达系快递公司的差异化并不明显,议价权不强。
快递公司降低经营成本的最佳途径是扩张市场份额、强化规模效应,低价反过来又是竞争的最直接手段,导致市场价格不断下降。
2009年《邮政法》修订后,民营快递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开始竞争杀价。2012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为18.5元,同比下降10%;2013年平均单价为15.69元,同比下降15.6%。
2016-2017年期间,快递公司们相继上市,存在业绩释放的一致需求,导致价格战有所缓和。这两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分别为12.7元和12.36元,同比仅分别下降5.1%和2.6%。
2017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增速从2016年的51.3%下降至28%,2018年继续下滑为26.6%。同时,快递公司们上市后获得了充裕的融资,开始投放产能,开始了新一轮的激烈价格战。
2018年圆通速递和申通快递(002468.SZ)的票均单价已跌至3.42元和3.26元。2019年初,中小型快递企业已无法承受经营亏损,纷纷出现停工、终止业务、被收购等现象。
受益于此,快递行业的前八大公司的集中度从2016年的76.7%提升至2019年的82.5%。
传统时效件市场主要以文件、票据等商务快递为主,其客户多为较为分散的个人和企业,因此快递公司的议价权更强。
时效件市场具有单价较高和价格敏感度较低等特性,但对服务要求较高,重资产直营模式的顺丰和EMS占据了约80%的市场份额。
就在“三通一达”们严重内卷、相互杀价之时,顺丰守着门槛较高的时效件市场,仍可获取较高利润。
然而,它也面临传统时效件业务增速放缓、市占率难以增加等问题。
2019年5月起,公司针对电商市场实施“下沉”战略,将电商件作为填仓件利用其陆运冗余运能,推出了“特惠专配”低价快递业务,分步将票均单价降至5元附近,大幅逼近通达系快递的价格。
2019年下半年,这一下沉战略取得了出色效果,通达系的价格被迫进一步下跌。比如,2019年圆通的票均单价跌至2.95元,较2018年下降13.7%。然而,以高成本的直营模式经营低价电商件,从长期来看很难维系。
| 02
极兔烧钱扰动新博弈
价格战下中小型快递公司大量出局,而这又引发了新入场者的窥视。
2019年9月,起家于印尼的极兔速递“借壳”龙邦速运,取得了全国快递业务的资质。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高峰期后,国内快递需求爆发,运能相对紧张;而油价处于低位,国家又暂免高速公路通行费,运输成本较低。
2020年3月,极兔利用这次难得的契机发力起网,在国内快递业重心之一的义乌以低至1元以下的价格争夺市场份额,加剧了快递行业的价格战博弈。
尽管极兔在东南亚市场以直营为主,但在国内却选择了“直营+加盟”的模式。
在起网初期,公司仅在北京、上海、杭州等重要城市直营,在其它地区一般均采用加盟模式。
极兔为加盟商提供大额补贴,初期给予快递员的派费大大高出行业水平,吸引了大批加盟商和快递员的加入,还私下利用通达系的网络进行派送。
极兔的策略简单粗暴,但相当有效。极兔仅花了半年就实现了覆盖所有省市,其重点是通达系力量较为薄弱的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等下沉市场。
2020年10月,极兔的日单量达到1000万,2021年1月又达到2000万。2千万日单量是快递公司形成规模效应、有效降低成本、完成良性循环的关键行业门槛。
通达系快递无不是通过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建设出这样规模的快递网络,而极兔花费的时间仅为十个月。
据媒体报道,2020年极兔的单票亏损超过1元,为达到2千万的日单量已烧掉约200亿元现金。这样的亏损速度无疑难以持续,极兔也在调整和反思战略。
◎ 一方面,极兔放开了加盟范围,逐步将原有的核心直营网点转让给加盟商,转移亏损的风险;
◎ 另一方面,公司不断大额融资补充资金。2021年4月,极兔完成了18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78亿美元;据媒体报道,公司又于8月完成2.5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约为100亿美元,已大大超过圆通、申通和韵达等老牌快递公司的市值。
| 03
电商平台主导快递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