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可以装在一个箱子里,如冷冻品和常温的分离,食品和用品的分离等,会增加计算和处理的难度。
(2)技术选择问题
近年来,围绕着拆零拣选的技术如雨后春笋,成为物流技术的一大热点。各种技术的适应性成为人们难以决策的难题。这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
三、主要的拣选技术及其应用场景
要在一篇短文中将所有拣选技术详细、清楚地进行介绍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本文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几个主要技术上,不强调面面俱到,避免综述的目标变得分散。以下的拣选技术,不仅是针对拆零拣选而言,大部分对整箱拣选也是有效的。
1.纸单拣选
没有什么方式比纸单拣选更加传统和简单。但纸单拣选显然是非常有效的,并且至今仍然被很多人采用。并且作为重要的应急备份,纸单拣选技术一般会保留。
尽管如此,纸单拣选毕竟是属于第一代的拣选技术,存在很多的局限性。比如对纠错和保持库存的实时性有其天然的不足。
纸单拣选并非没有优化的可能和必要。其实,很多策略,如路径优化对纸单拣选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很多应用在现代拣选技术中的策略,在纸单拣选中也非常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整箱拣选,还可以采用标签拣选,这与纸单拣选有一点类似,但原理和要求不一样。
2.RF拣选
RF拣选大约开始于20年前(2000年左右),因为直到此时移动终端才被研发出来,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技术升级。
RF系统自带显示和条码扫描功能,显示器显示作业指令,通过扫描器确认作业完成。RF的用途很多,可以完成收货、上架、拣选、补货、盘点等众多作业。
RF拣选第一次解决了物流仓储系统中账物的实时性和一致性问题,使库内作业的准确性大幅度提升。此外,RF使得动态盘点、无纸化作业等成为可能。
3.电子标签拣选
实际上,电子标签拣选(pick to light,灯光辅助拣选)要比RF早出现很多年,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货位上的电子标签(数码显示器),提示要拣选的货物的位置及其数量,拣选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拣选即可。便利性是电子标签拣选的最大优势。
电子标签的应用很广泛,不仅可以作为拣选之用,还可以作为播种提示,上架提示,以及其它提示等。
电子标签大幅度提升了拣选效率和准确性,相对于传统的纸单拣选,电子标签大概可以提升拣选效率3~4倍。
为了提升其适应性和降低成本,电子标签不仅可以提供一对一的拣选,还提供一对多的拣选。目前该技术正朝着更加实用和透明的方面发展。
4.分拣机分拣
采用分拣机完成件分拣的应用历史也比较长,至少可以追溯到50年前。分拣机最早用于订单分拣,其基本原理是将提总后的货物,通过分拣机分配到各订单。
分拣机的快速分拣能力,将使得拣选作业更加高效。但分拣机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被分拣的货物都要求具备条码,分拣能力一般受限制,格口数量有限,价格昂贵,且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等,使得分拣机的应用场合受到限制;另一局限是对拆零货物的分拣受到包装规格的限制,件的规格过小时,拣选效果都不太好。
5.货到人拣选
前面介绍的拣选方式都是采用“人到货”的模式,“货到人”拣选对于拣选技术来说,是又一次革命性的创新。
货到人拣选系统主要由3部分构成,即:快速存取系统、输送系统、拣选工作站。其核心是快速存取系统。一般要求一个拣选站的能力超过500件/小时,因此,存取能力也要与此相匹配,传统的托盘堆垛机、miniload等设备无法胜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早被开发出来的是多层穿梭车,此后,Kiva系统、四向穿梭车、旋转货架系统等技术相继推出,特别是Kiva系统,自2014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后,其柔性化表现深得市场欢迎,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主要的货到人拣选系统的存取技术。
6.自动拣选
自动拣选一直是行业追求的目标。A字架拣选系统是最早的自动拣选系统,在医药、烟草、化妆品等领域深受欢迎,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一方面是受SKU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受产品包装的限制。
采用机械臂或机器人进行自动拣选,是最近几年取得的主要进步。其根本原因是3D视觉技术逐渐成熟,与2D视觉不同,3D视觉系统使得机器人一举突破了对货物位置和角度识别的障碍。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未来机器人自动拣选将是大势所趋。
7.其它拣选技术
除以上技术外,还有多种拣选技术,如语音拣选、AR眼镜拣选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两种技术。
语音拣选是通过耳机提示来完成拣选,与RF相比较,语音拣选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并解放了双手。语音拣选比较受限制的是耳机佩戴令操作者不舒适,而且价格比较高,但在特殊场合下,如冷冻环境下的确有用武之地。
AR眼镜拣选是通过视觉提示来完成拣选,其特点和缺点与语音拣选相似,总体说来在市场的应用有限。
更多的拣选技术是一种组合技术,比如通过AGV来完成货物或托盘的搬运,使拣选工作更加轻松等,在此不做过多的说明。
四、拣选技术背后的逻辑
物流配送中心的拣选策略,总体目的是为了提升拣选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作业人员和提高拣选准确性。其中拣选效率是通过单位小时的拣选数量(包括订单行数和拣选件数)来体现的;降低成本与提升效率异曲同工;减少作业人员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是与成本有关,第二是减少管理的难度,并降低不确定性;提高拣选准确性是一个独立的指标。除此之外,还有减少损耗,提升仓库利用率等指标,不一而足。每种拣选策略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适应的场合,其内在逻辑就在于它适应了部分场景,没有一种策略是万能的和亘古不变的。
关于拣选场景,大致可以通过订单结构及数量(包括订单行)、仓库结构与布局、SKU数量及分布、拆零比例、货物尺寸、运输限制等方面来定义,从而指导人们选定不同的策略,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达到预设的目标。
1.电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