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绕不开5G+车联网,自动驾驶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2021-11-16 10:09

谈到智能网联,我们很难绕开的一个词是车路协同。过去几年,业内都在讲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在探索过程中,我们提出了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那么,如何在复杂场景下实时、可靠地交付,就必须有一个靠谱的车路协同。关于这一点,在以“智车智驾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1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创新论坛上,工信部车联网安全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然懋做出了如下解读。

自动驾驶的第三个要素

张然懋指出,车路协同方案是中国自动驾驶路线的必由之路,因为它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演进规律——从单车的个体智能到协同智能。从科技角度看,单车智能会首先出现,但未来一定会用协同的方式来实现产业化部署和降低成本。

他认为,未来的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方案应该包含三个部分:车、路和车路协同。因为车路协同不太好描述,所以把它抽象成了三个主要因素:一是车的智能化;二是道路的智能化;三个是网络的智能化。

车的智能化,汽车工程学会有标准的自动驾驶车辆定义。最近,交通部在新的规划中也提出了相关的道路智能化的定义。在未来环境中,不管是什么样的智能化的车和什么样的智能化的道路,都需要靠一个智能化的网络。

在复杂的自动驾驶场景下,网络到底能够支撑到什么程度?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课题。我们必须研究智能化等级的车和智能化等级的道路在什么样的空间、什么样的网络中能够实现的自动驾驶场景。这种融合是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网络怎样才能更靠谱?

张然懋表示,一个泛在化的、高可用连接的场景化网络是未来实现车路协同的基础。其实智慧的路和聪明的车是现实世界和数字孪生世界之间一个平行交互的过程。

大家现在讲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元宇宙,它需要有一个泛在化的网络,不断地将物理世界的信息抽象整理成数字世界的信息,反馈到一个数字孪生的网络中去运算,给出相关的指令;然后,要通过网络下发到现实世界中去执行。有反馈,有校准,有各种各样实时交互。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词很重要:泛在化、场景化和高可用。所谓泛在,在广泛的场景下,我们必须要无时无刻满足现实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交互,才能够实现全场景的车路协同。高可用是说连上并不重要,重要是一定要保证连接是可靠的,满足现实的需要。场景化是说在整个自动驾驶过程中会面临现实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来自于不同应用的访问,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时延和抖动要求的网络保障。

今天之所以把5G和车联网放到一起,其实不是5G选择的车联网,而是车联网选择的5G,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网络。在整个通信发展历史中,通信界的诉求也是要实现泛在的高可靠场景,5G的三个方向高速、广连接和低时延,加上高可靠恰好是今天车路协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那么,未来的V2X靠5G网络是不是就够了?是不够的。所以未来面向车路协同的网络应该是一个以5G蜂窝网络为基础,以V2X网络作为有效手段,然后融合其他通信手段,构成的一个全天候融合网络,以实现车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实时可靠的交互。我们目前能够定义清楚的包括5G网和V2X,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一些通信技术要融合。

另外,我们靠网是不是就够了,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现在整个IT基础设施的发展已经到了云网融合的地步,网络的支撑带来了实现分布式云架构的可能性;协同计算技术的出现也为算力的分布带来了一个新的有效的支撑方式。所以,我们再看整个自动驾驶的网络的时候,认为它是一个融合云网一体的多级分布的网络,会引入更多的边缘计算节点、网络中心、云智一体的概念去实现一个混合,满足各种场景下自动驾驶交互的环境要求。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