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现金流是怎么周转并发挥效力的呢? 在一个最常见的商业循环里,公司通过投资或生产,将账面的现金变成固定资产或存货,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再变成现金形态,如果现金变多了,就可以再次投入这个循环产生更多现金。 但事实上,很多创业者直到公司倒闭,也没有搞清楚这几个名词之间的关联,而陷阱就存在于这些若有若无的关联里。 一位电动车创业者向燃财经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2015年做电动车,投资人提醒他,账上净资产低于1000万的时候要做汇报,他将净资产理解成了现金。当账上现金已经低于1000万,他组织财务算了一笔账,发现公司的净资产已经是负数了。因为公司刚下了一笔2000万的订单,账期30天,当订购的车辆运到公司仓库,这2000万现金就变成了存货,那意味着公司账上的现金将为零,另外还增加了1000万的负债——公司现金流断了。 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去清理库存,向供应商延迟付款,才将这些存货变成现金,让公司缓过气来。 控制好现金支出的节奏至关重要。王冉认为,“健康现金流意味着每个月入大于出,健康现金储备意味着如果没有收入至少可以撑9-12个月。” 聚焦在现金流这个概念本身,又可以分为经营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
经营现金流:由经营活动(比如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不包括补贴和卖楼)产生的现金流。自由现金流: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去资本性支出(比如买楼、买设备)之后的余额。
一位投资人向燃财经分析,当出现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时,抗风险能力低的企业,不一定是现金流差的企业,而是那些经营现金流或者自由现金流差的企业。实际上,大多数资金断裂,问题是出在经营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上。 商业世界存在这样两类“奇怪”的企业:一类是在业务经营上亏得一塌糊涂,但总能在财报上扭亏为盈的企业,比如年底卖楼续命的企业,靠政府补贴盈利的新能源企业。还有一类是账上放着几十上百亿的现金,但没有一分钱是自己的,因为全是借来的,比如资产负债率高达90%的房地产企业。 这两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最弱的。所以当风暴来袭,最先受到波及的往往是这两类企业,这也是为什么房地产行业会频频曝出资金链断裂事件。
图 / 视觉中国
但另一方面,现金储备并非越多越好。 “现金转起来,才可以赚更多的钱,因为你不投资的话,现金会贬值掉,只有钱流转起来才能产生利润。”云造创始人邱懿武对燃财经说。 以线下零售业为例,有些超市虽然毛利不高,但流通速度够快。邱懿武举例说,比如投入一块钱,在库存流转速度是30天的情况下,一年可以流转12次,如果一次毛利赚1毛5,那一年就可以赚1块8。如果投入的资金规模越多,相同条件下,盈利的规模也就越大。“商业流通足够快的话,钱滚钱的速度是要比银行利率高的。”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3-6个月的现金储备是一个比较折中的办法。它既可以把资本效率提高,又避免了储备太多现金导致资本效率低下,同时也不会过于急功近利。”汪泽其说。 在这个金融模型里,现金流就像水流一样快速流淌,为各种五花八门的商业模式注入血液,而且总能发挥效用。 最大的变量在于,一旦意外的因素发生,比如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需求瞬间消失了,或者供给被切断了,那这一整套游戏规则就全被打乱了。
“风口项目最容易断现金流”
老赖来了。 企业缩紧了裤腰带过日子,一些创始人突然发现,过去那些出手阔绰的合作方,这次居然翻脸不认账了。 一个小县城的小老板,疫情爆发前算了一笔账,2019年公司应该能盈利50万左右,前提是下游经销商的欠款能要回来。结果疫情爆发,两个欠款最多的经销商摆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拒绝付款,公司计提60万的坏账,由盈利转向亏损,现金流告急。 特殊情况下,老赖上场,空头支票横行,现金流又成了大问题。 这里涉及到企业资产负债表里另外两个重要的概念: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收回,意味着现金增加。应付账款:应付账款兑现,意味着现金减少。
因为账期的存在,改变了现金流的正常流转方式。而账期的长短,在某些情况下能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这里面的核心,就是时间差。 “电动车就是典型的靠打时间差赚现金流的行业。”一位电动车创业者告诉燃财经。电动车品牌商从供应商采购各种配套零部件,账期三个月,但车辆组装完销售给经销商,却是现款现货。这里面有三个月的时间差,正是品牌商可以发挥的时机。“整个产业链上最轻松的就是组装厂,做的是现金流的生意,这就是这个行业的本质。” 根据哈佛大学波特五力模型,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导致不同产业链环节上的企业,拥有不同的讨价还价能力。这种讨价还价能力就意味着生存空间。 在零售行业,不论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国美电器,还是如今的京东商城,都属于产业链上议价能力超强的企业。它们从供应商处采购,会有三个月到半年的付款账期,但它们在销售产品时,却是现款现货。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将拉长现金流流转周期的诀窍总结为“快收、慢付”。 这种议价能力的差异,为账期的灵活变通和现金流的不规则流转加了一把火,空头支票和障眼法成为了其中的附属品。 以电子烟行业为例,在2019年电子烟企业跑马圈地最疯狂的时候,有品牌采用“先铺货,卖完再结算”的策略,一天之内把价值一个亿的货全部铺到代理商的渠道里,瞬间确认一个亿的收入,并对外宣称已出货1个亿。但事实上,这1亿元的货,后来大部分是以存货的形式,滞销在代理商的仓库里,并未转化成现金流,电子烟品牌账上的1亿元应收账款,也只是一个充满水分的数字而已。 “风口项目是最容易断现金流的。”一位连续创业者对燃财经说。 风口项目很强势,跟同行竞争的时候,为了拿下客户甚至会推出免除账期的优惠,导致供应商和经销商两头都会吃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