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视角下的前置仓研究

2019-12-09 15:34

  此类前置仓的核心是“整合”,典型代表是京东到家,整合各类线下商家资源,汇集超过百万门店,为社区消费者提供周边超市、菜市场、水果店、药品、家居用品、烘焙、鲜花等商品,不止有社区周边的小商家,更有家乐福、京客隆、山姆会员店、永辉等零售巨头加入,可为消费者提供海量丰富的货物种类,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

  此类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建立数字化平台,整合各类线下店面,以平台为核心进行无界零售,将商家店面的现有库存二次盘活,结合电商平台的巨大流量优势,挖掘新用户,培养新的消费习惯,创新新型流通供应链。比如,2019年京东到家的扩张重点已转移至三四线城市,通过与本地知名商超的深入合作,京东到家推出“百城万店冰爽季”的夏日大促,覆盖近百座城市,平台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共赢。

  (三)前置仓优劣势分析

  不论何种前置仓,都有很多共性,能让消费者足不出户,购买高品质商品,体验购买过程的满足感,享受1小时内的送货到家服务等,比如,“每日优鲜”日前发布的《2019生鲜年货消费报告》,其年货极速达订单平均配送时长为42分39秒,而订单最快配送时长仅为8分17秒。前置仓的设置,缩短了供应链的长度,让供应链的反应更迅速,不过,不同供应链下,前置仓也有差异存在,也具备不同的优劣势表现(见表1),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选择适合自身供应链发展的前置仓配置。

image.png

  二、前置仓模式推动流通供应链不断优化

  (一)由流量数据拉动供应链运营

  前置仓,不仅是供应链中触达最终用户的最后链接点,也是离用户最近的分布式经营中心和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的不断进步,对消费者绘制更清晰的画像,预测更准确的流量,以流量为核心,通过流量运营供应链,更准确地进行商品采购,更及时地调整商品品类和数量。以每日优鲜店强调的“千仓千面”为例,前置仓的库存是由订单决定的,根据周边区域消费需求的不同,大仓每天向每个前置仓补货的商品种类和商品数量都会不同。依托于足够的大数据,千人千面甚至百万面,每个消费者都被数字化了,但人的行为和决定是极难预测的,偶然性极大,每日优鲜不断升级补货算法,从只取过往7天销量的平均值,演变到以周销量和年销量为基数,辅以星期系数、社区属性系数、天气系数、促销活动等变量来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在“算法+选品+服务”三者间组合不同的模型,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模型,将供应链补货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二)前置仓逐渐门店化

  传统供应链体系下,小仓是大仓的子集和附属,供应链属于自上而下的运营管理模式,存储货物的数量和种类是由企业和大仓决定。随着零售模式变革和消费升级,技术不断创新,前置仓小仓并不是城市大仓的附属,主要功能从仓储转变为分拣、打包和配送等,千仓千面,每一个前置仓就是零售业的一个门店,有独立的供应链分支体系。不同城市的消费差异,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的消费差异,导致了前置仓的品类运营差异,每个仓都有自己独特的匹配度,前置仓已开始承载更多门店化的功能,更加侧重对本地化客群的匹配度,追求对本地化客群的满足度,不断优化本地化客群的购物体验,挖掘本地化客群的新需求,在供应链上创造新价值。

  (三)供应链端到端的链接更为紧密

  我国缺乏垄断性零售企业,零售业竞争激烈,商品极度丰富,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商家极难预测。即使数据收集的精准度和分析方法在不断进步,但消费者订单和商品损耗的不确定性永远存在。前置仓的大量出现,消费者“互联网+”属性的增强,密集订单的涌现,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这些因素都为商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分析来源,将这些数据打通,商家对消费者的个人喜好、消费习惯等有了更精准的判断,对库存的预测也更为到位。当前置仓数量足够多时,大量货物采取原产地直采模式,对供应商的掌控也在逐渐加强,改善了传统供应链下各自为政、各端分散不紧密的状况,实现了供应链的物流端、商家端、供应端、门店端、平台端、消费者端等的链接统一,从各自为政到一体化,供应链的长度变短和结构优化,供应链的可视度增强,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大幅提升了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和能力。

  三、供应链视角下的前置仓发展策略研究

  前置仓目前看似火爆,实则前景并不明朗,大多数前置仓还处于不断烧钱补贴阶段,前置仓若想在供应链中发挥核心作用,必须从提升前置仓的商品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入手,成为真正提升供应链价值的节点。

  (一)通过前置仓对商品品类的提升,提高整体供应链价值

  前置仓的面积及SKU品类的丰富度,决定了覆盖客群的能力,可用500m2前置仓的低成本模型,做出大门店的品类广度和服务深度,前置仓需要通过数据分析为客户供应所需商品,不仅仅在供应链中传递价值,更应该为客户创造所需商品,实现满足客户需求,并为客户创造新需求的价值链。

  (二)通过共享前置仓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

  前置仓的仓储、拣货、包装、配送等主要功能对企业而言,是纯粹的成本支出通道,如何将成本降低转化为利润,重点是提高前置仓的使用率,即规模效应。面积小的前置仓,SKU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一站式购物需求,很难让消费者产生持续的粘性,面积大的前置仓,成本会水涨船高,即使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都很难持续投入。

  (三)“店仓一体”类前置仓更能降低供应链成本

  前置仓本质上是库存的有序分散,物流成本中的此消彼长理论永远成立,分散库存会带来更高的固定成本、运输成本和更低的规模效应,相比更大的集中仓,分散的库存预测、补货管理起来难度更大。

  (四)依托前置仓商品构建细分供应链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