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京东物流对外服务的产品包括三部分:供应链业务、快递业务、供应链智能平台(包括云仓和以X事业部为代表的技术类服务)。其中,供应链服务无疑是核心的收入来源,也是物流最深的壁垒。
现在,人们最熟悉的物流C端服务在京东物流整个体系中已经只是冰山一角。京东物流综合规划群负责人傅兵谈到:“京东物流的供应链和仓配体系既包括To C,也包括To B;覆盖了全品类,大到床垫,小到邮件,且包含冷链、跨境等服务,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体,复杂度相当高。”
一方面,中国的品牌商结构极为复杂,有些使用自营体系服务,有些要借助平台化整合的能力,有些要用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中国的基础设施又不尽相同,物流既要有全国的网络,又要有区域性的能力。
在这样复杂的市场中,物流行业的成本高,利润又极薄,单纯帮助商家降低物流成本并不是最重要的。“客户更关注如何能帮他们多触达用户,提高周转效率,降低库存,最终多卖一些商品。”傅兵说。
在传统物流公司里,客户一旦做到20亿的规模,物流服务就会遇到瓶颈。而京东物流目前服务的企业客户数量超过20万家,合作费用上千万元至上亿元的客户有近百家。
例如,京东物流可以帮助七匹狼、安踏、波司登等著名服饰品牌做产地仓、销地仓、B2B、B2C等多个仓库的整合以及园区化管理,减少冗余库存和仓间调拨的次数,将一盘货代替多盘货。
京东物流也可以与达能、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合作,建设“共享仓库”,将客户覆盖的线下渠道和京东商城及京东新通路等平台的库存共享,实现统一供应。对于3C等高值、安全性高的品类,京东物流可以实现全程可视、可追踪的管控平台,多地分仓,智慧仓储布局。
针对汽车后市场,京东运用信息系统、自动化及价值供应链算法等技术,能够实现信息透明、质量溯源、效率提升及履约率提升的需求。
技术也已经成为京东物流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京东物流X事业部总裁肖军表示,京东物流开发的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以及智慧零售技术也已经全面对外开放。
不过,京东物流一方面建立起了牢固的竞争壁垒,另一方面也因多年持续的投入,迟迟未能盈利。
4月8日,京东宣布将调整快递员薪酬结构,增加快递员揽件收入比重。4月15日凌晨,刘强东向全体京东物流人员发表了公开信,其中提及京东物流去年全年亏损超过23个亿,扣除内部结算,亏损总额超过28亿。
和采取激烈变革方式一样,在一些人看来,这封信也让原本已处压力场内的京东,身上的压强陡然增加。
某种程度上,刘强东对京东的影响正在被重新审视。让我们来回答开始的那个问题,刘强东有没有被挫折击垮?
据知情人透露,“明州事件”之后,他仍然照常参加每天8点半的高管早会,并曾神态坚定地请下属相信自己,他们的老板没有做违法的事情,他会尽力消化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挽回商誉损失。
春节过后,刘强东更频繁与各个集团和部门接触,密集开会,“像打了鸡血一样”。
“企业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中间的痛苦只有企业自己知道。”廖建文说,“我们想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一路往前走。到了两三年之后,我们再坐在这里聊天的时候,你会问我京东是怎么走出来的。”
“绝对是这么走出来的。三年之后,我们同样坐在这里聊这个话题,你会觉得我说的非常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