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垂直化做深度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依然会持续保有其市场份额。需要其延续到产业链上游,看如何获取流量与影响力,不断提高自己和多甲方之间的配合度与粘性,同时在专业度上持续深耕,例如医药冷链、区域化生鲜冷链、家具行业等。此类三方同时也比较容易被收购和整合。但是话说回来,中国的市场足够大,任何形式都可以存在,只不过盈利多少罢了。
(二)物流领域平台型企业=物流网络(节点+工具/司机)
由于电商的爆发使得C(个人)端物流资源成为物流企业的布局的重要节点,快递网络迅速崛起,自营网络、加盟网络的快递企业纷纷上市。从C-C逐渐向B-C做升级,入仓代发成为主流。与此同时,由于快递企业最初的时效并没有被满足,因此很多电商开启自建物流计划,京东就是一个典例,电商自建物流也在向平台化、生态化布局。
其他平台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例如快运平台,由区域型向全国布局时,网络化程度不断在扩大纵深。以德邦为代表的自营型零担快运平台、以安能为典型的加盟制零担快运平台都在不断深耕自己的业务。同时又出现很多的平台网络如“壹米滴答”等由区域“霸主”联合形成的运输网络。
在快递企业上市后,很多快递将原有收派范围扩大,涉足快运业务,或重组网络或收购快运,以此完成自身的布局速度。当然快递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菜鸟网络,以生态布局形式出现,快速扩张。而快运企业本身如德邦,从2013年11月开始试水快递,也在不断拓展其业务范围。
城市配送方面,电商的发展使得原有的报业等很多同城配送企业转型做落地配,但又由于电商自建快递使得落地配昙花一现,基本被唯品会、顺丰等企业“围剿与整合”。但又因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频现,很多企业转型到最后一公里的商业中来,如快递柜、社区服务站等模式兴起,在最后一公里商业中发挥着力量,形成平台化格局。
云仓平台的崛起是依靠数据、多仓联动的快速反应,目前在做云仓(实现多仓联动,数据化仓网的概念)的平台基本上以电商自建物流及新零售企业来运营的仓库,可以实现快速调拨,快速运转。17年之前有大量的云仓企业出现,有代运营的、有快递企业的、有租地建仓的,但是由于非自营加之甲方的不确定性使得其面临诸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跨区域运营协同能力弱以及甲方流量的减少。在今后的供应链仓网(包括社区前置仓)布局中,依然是很重要的一个平台形式。
此外我们来看园区公路港平台。这里要说的园区公路港平台,不是单一的一家、或者2-3三家组成的平台,而是多区域、网络化、标准化运营整合的平台。两个典型的例子:
1.以普洛斯为代表的直营自建的园区平台,这样的平台主要负责选址征地、园区建设,提供给各大需求仓储的企业。这样的平台还包括安博、嘉民、国美等企业的物流园区模式。
2.天地汇物流平台模式另一种整合模式,将依托园区整合为切入点,延伸公路港、零担干线等深度整合,平台价值值得探索。
除了上述平台形式,当然还有专线平台等。大家可以自行思考。平台本身即是网络化的布局。C端网络与B端网络的布局完全是两个概念。因此平台的核心与关键是三个方面:全国覆盖网络范围、网络化的协同运营与利益分配、甲方客户资源的深度挖掘。如果从网络化来看平台,那么整体的时效与专业度就成为了考核的标准。
与此同时,此类平台大多数为常温网络,那么同理冷链网络也可以完成平台化布局,但是由于全部铺开冷链带来的前期的巨大投入和甲方客户资源不足以使其形成规模。而且其中不仅包括冷链运输、冷链仓储、冷链配送,更包括冷链的零担模式玩法等一系列运营与布局,每一项难度都很大。因此国内目前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平台化的冷链企业。现有的冷链布局大部分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大部分企业仍在快速发展中。如久耶供应链、万象冷链等,背后也都是需要大IP的支撑。
当然还有很多企业在做无车承运人试点,其本着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很多尝试,从单纯的车货信息匹配到货运经纪人的模式(将传统“黄牛-信息中介”进行升级),链接到车、货、人的三角关系中,增加信任度。
物流行业中,无车承运最大的难点就是建立信任。这里面的坑坑坎坎,基本上被这些“互联网+物流”的企业绕了个遍。如何能够找到信任建立的粘性就很关键,这一点以货运经纪人模式起家的“福佑卡车”做的就很好。当然后续仍会有转型,但前期积累的用户数据和用户画像都会为实现真正的无车承运人模式最好匹配,就像美国的罗宾逊,做的就很好。不过前提需要行业标准与完备的信用体系与物流透明化。
我们可以将这些企业也作为平台型企业来说,因为快递、零担快运、云仓、公路港等平台中,是以物流运作网络作为平台的内容,而无车承运人平台(或运力资源平台)更多的是以司机、车辆、货运经纪人、货主企业资源链接到平台上来,实现直接的匹配。其入驻量和流水就类似于传统平台企业线下的辐射范围、门店数等,因此也是互联网企业所带来的流量的加持与算法。
第一部分说到物流本身是随着商流的变化而逐步产生变化的,因此新时期物流市场打法、运作思路等很大程度上都和传统企业运作不同。当供应链企业自带流量入口时,这不又是一场资本入眼后的博弈?未来的供应链+也将大放异彩,没有抓住流量入口,那么就不会带来巨大的效应。这是必然,这也是互联网的玩法。什么商品的复购率最强?每天吃的饭菜吧?每天的出行吧?甚至每天的保养吧…
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要抓住流量入口,这也是为何各大企业都想布局新零售、布局社区的原因。离消费者最近的距离成就更大的商业。因此,物流平台型企业也可以往供应链领域深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片天空。
(三)物流领域生态型企业=商业布局
在这里我们说两个生态化的企业:菜鸟物流和京东物流。
1.菜鸟物流
图一:菜鸟生态图解之菜鸟成立背景与大事件(2016年初作)
图二:菜鸟网络模式图(2016年底作)
图三:菜鸟县域体系(2017年绘)
菜鸟物流以菜鸟仓储为据点,从而打通干线、仓储、配送环节,通过持续向合作伙伴输出大数据联通、数据赋能、数据基础产品等,进而形成社会化协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