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9时左右,南国冬日暖阳灿烂照耀下,四五位高鼻子老外走进了玉柴集团的动力大厦。下午,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冯静博士说,这些外国友人来自著名跨国公司博世,专程来商讨联合开发事宜。
“2003年,我们由老总率队去博世总部,想同他们做联合开发,得到的答复是公司内部未立项,不能做。我们被礼貌地拒绝了。如今他们可是主动找上门来的。”重庆人冯静快人快语地说道。
就像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令世界震惊一样,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也让跨国公司迅速改变策略。从2001年开始,连续6年,玉柴柴油机产销量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敏感的跨国公司从玉柴远远超过行业水平的发展速度里嗅到了什么?
“玉柴已经成为国内惟一具备轿车柴油发动机生产和配套能力的企业。这个市场我们不会拱手相让了。”
“我们已经和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厂俄罗斯汽车装配厂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明年将给他们供应5~10万台YC4W-1.22L欧Ⅲ柴油发动机,样机已经提供了。”玉柴4W发动机是国内最早开发设计的微轿柴油机。冯静提供的这个消息,一下子就击中了玉柴战略部署的两个重要靶心:开拓海外市场和发展轿车用柴油发动机。
“目前我们的出口不到全年销售额的5%,2010年要把这个数字提升到20%。”11月8日上午,玉柴董事长晏平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里,充满激情地描绘玉柴的未来: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是位居国内内燃机行业榜首的玉柴保持基业长青的必然选择,而产品市场国际化,只是玉柴国际化的内涵之一。
此前的两个整天,玉柴所有高管“闭关”讨论战略问题,这次讨论被晏平称为是“第一次认真研究集团战略”,而拓展海外市场和发展轿柴的方向已确定不移。
“今年海外市场销售目标定为2.5万台,至10月份已完成1.8万台,同比翻了一番,最终肯定能够突破目标。”玉柴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吴其伟透露,规划中,明年海外办事处将由现在的5个增加为10个,计划销售5万台。
国内市场早就已经国际化了。在北京公交欧Ⅵ发动机竞标中,玉柴两度中标共1050台,是惟一的国产品牌,将和另外一家国际知名发动机企业一起,为北京奥运提供“绿色动力”。
“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走向世界,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也一定要走向世界。玉柴的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否跟上潮流。”儒雅的玉柴工程研究院院长卓斌的这一观点,可作为晏平关于战略问题论述的注解。
国内企业已经在卡车、客车、工程用车上成功拦截了国外发动机厂,但在轿车市场上,几乎毫无建树。玉柴结合自己的优势,发现了轿车用柴油机这个市场空白点,“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动作了,去年成功投放了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用柴油机,玉柴已经成为国内惟一具备轿车柴油发动机生产和配套能力的企业。这个市场我们不会拱手相让了。”喜欢电视剧《亮剑》的晏平,言谈中也透出李云龙式的自信、果断和煽动性。
“善弈者谋事,不善弈者谋子”。晏平善弈,在发动机领域,除了涉足轿柴,更已着手布局“混合动力”:“我们已经成功研发了城市客车型混合动力,一旦市场成熟,我们就进入,制胜法宝依然是领先的技术。”
除了发动机,小型挖掘机是玉柴集团的第二大业务板块,其中最关键的部位是液压系统。“年底我们就会把国内最好的做液压系统的公司收购了,并和国际顶尖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最终目的是要能做出自己的液压系统。否则,受制于人,永远做不大。”此前,在大连就做成国内第一个铁路上市公司、又到香港上市的广深铁路任过职的晏平,成功运作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汉鼎亚太的4500万美元入股玉柴工程机械公司,玉柴机械将择机上市。
“自1994年上市融资后,玉柴股份再无资金进入,发动机生产能力从每年5万台发展到年产近40万台,厂房、设备完全靠自我积累,以致目前每台发动机仅财务成本就高达300元,这个状况一定要改变。”对于资本市场,晏平的目标肯定不仅仅是走出“金股困局”。
到10月,玉柴集团营业收入已达到147亿元。“3年再造一个玉柴”,即2008年实现集团销售收入200亿元目标已是囊中取物。晏平的长袖舞动在资本市场,目标直指把玉柴打造成拥有知名品牌的跨国企业集团。目前,这个创建于1951年的集团,旗下有37家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员工16000人,总资产116亿元。
“只要去做,每个企业都能找寻到适合自己的从产业链低端向上攀升的可行路径。”
世界是平的。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