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发难,中国新能源车企何去何从?

2023-09-27 21:09

  11.png

  图片来源:网络2023年前8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猛增110%,并以汽车制造中心欧洲为主战场。正当形势一片大好之际,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虽然靴子还未落地,但已产生负面影响。反倾销,不排除政治操作的可能性,暂时看,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产生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只是发展中的小波澜,不会逆转中国汽车出海的大趋势,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调查缘起?

       慕尼黑国际车展上,来自中国的展商占据半壁江山,俨然成为中国主场,因此,有“德国搭台,中国唱戏”一说。有人称,因为中国车企现场过于张扬,应该低调,不然,不会引起欧洲“双反”。其实,低调不低调,欧盟的双反一定要来,这是早已酝酿好的事情,只不过,中国车企在慕尼黑的表现加速了这一进程。

33.jpg

  欧洲确实是中国新能源出海的“应许之地”,布鲁塞尔为欧洲经济脱碳而实施的能源转型计划是,将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内燃机新车,一直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高度关注的欧洲市场广大,基层设施也较为完善。挪威,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几乎是国内新能源车企们出海的第一站,叫得上名字的车企几乎都在挪威有布局。其实,不止挪威,整个欧洲都是中国汽车主机厂们喜欢的地方。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为8%,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近一倍,达到15%,未来,这一份额还可能加大。当然,此时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肯定有经济方面的因素,汽车产业对每个国家都是支柱产业,都会实施一定的产业保护。中国电动汽车崛起引发了欧盟内部不安的情绪,汽车工业是欧盟的核心产业之一,该产业被削弱或者崩溃将是欧盟的“经济灾难”。欧盟官员发出“我们承受不起失去汽车工业后果”的感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对于欧洲汽车产业产生了危机感。所谓反补贴调查指的是企业是否得到补贴,进而侵害了进口国同类产业的利益,反补贴调查的对象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补贴”,涵盖范围要广得多。包括建厂的时候没有付钱三通一平都算。调查着眼于一系列可能存在的不公平补贴,从原材料和电池价格,到优惠贷款和土地厂房补贴等,总之,反补贴调查涉及的具体内容涵盖广泛,简言之,可以把公司调查个底儿朝天。一般反补贴调查是“不告不立”,此次由欧盟委员会在原审阶段主动提出调查实属罕见,可能有深层次的政治背景,不纯是经济争端,这样的政治决策伴随着政治风险,与欧盟通过缔结更多自由贸易协定提振进出口的目标背道而驰。欧盟政要已进入“选战模式”,保护主义色彩浓厚,尽管冯德莱恩反复强调,欧洲欢迎竞争,欧洲对竞争是开放的,此举旨在降低风险而非“脱钩”,接下来将与中国进行“深度交流”,其实,意在通过此次调查进一步将欧盟打造成一个“地缘政治”机构,也可能以此为筹码,在谋求连任或者另谋北约秘书长一职时,获得法国和美国的支持。甚至更有荒唐的个别议员,说中国电动车上面有大量的摄像头窃听器,会帮助中国政府窃听欧洲人的一言一行,欧盟在政策上对进口更便宜的电动汽车增加难度与欧洲迫在眉睫的经济脱碳需求是相互矛盾的;有人认为,后面的组合拳估计会继续出来,这意味着,欧盟把反补贴调查延续到了外国对欧盟国家的投资,中国企业在欧盟投资(包括合资、并购等)或参与公共采购项目竞标可能需要进行补贴申报并接受相关调查。其实,反倾销调查,在欧盟内部也存在巨大分歧,暴露了欧盟内德法矛盾,深刻体现了欧盟一体化进程的缺陷。法国一直是对中国电动汽车双反调查的积极推动者,这是因为,法系车现在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是大败局,法国汽车在中国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太担心招致反击,而德国则不一样,所以,表面上冠冕堂皇,其实一切都是利益。

22.jpg

  而德国人心里非常清楚,贸易从来就是相互的,引发中国政府的对等报复,到那个时候,德国车想再卖到中国可就难了。德国总理朔尔茨明确表示,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将为德国车企提供创新驱动力,公平竞争可以刺激产业和创新。德国政界和工业界传统上就对贸易壁垒和惩罚性关税等保护主义措施持怀疑和保留态度,同时担心惩罚性关税引起中方反制,损害德国对华贸易和投资收益,拖累本就低迷的出口形势。乌克兰危机引发的电价上涨等一系列冲击之后,德国工业一时间从欧洲经济发动机变成经济表现最差的欧洲国家之一,如果欧洲反补贴调查导致征收惩罚性关税,则其电动汽车转型过程料将进一步迟滞,德国汽车业也势必整体承受冲击。反补贴调查,在欧洲内也有反对的声音,欧盟行业官员都质疑,该行为会作茧自缚,使欧洲汽车行业反受其害;欧盟多数成员国也担忧此举会导致中国反击,反而损害欧洲汽车产业。欧洲有识之士认为,欧盟委员会此举恐难解决自身面临的困境,况且,中欧之间如就此爆发贸易战的话,将是两败俱伤的局面,而在目前情形下,欧盟的承受能力要比中国低的多。其实,欧盟要做的应是致力于为欧洲汽车制造商创造有利条件——从降低电价到减少官僚障碍,唯一有效途径是提高自身技术实力,无理打击竞争对手“损人不利己”。正如西班牙媒体所说,欧盟以贸易战威胁中国,是从一个错误到另一个错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欧洲在该领域的整个产业政策都是彻头彻尾的错误,将在未来几十年为此付出高昂代价。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提升,这些贸易保护主义必然会遇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大后的必然伴生现象,强大了才有人关注,也是拓展海外市场必然过程,日本车企是如此,韩国车企也是如此。

640 (7).jpg

  总之,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无论在法律上还是道义上都完全站不住脚,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避免不断被美国“割韭菜”才是欧洲需要琢磨和解决的当务之急。

      二、影响几何?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