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考验的已不是物流企业网络承压能力,而是物流的履约能力,对物流企业而言,确定性的物流服务将是下一场大考的开始。
来源/物流指闻(ID:wuliuzhiwen)
作者/叶帅
被戏称为“史上最难”的618,终于渡过了高峰时刻。从消费数据和物流履约能力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好于一季度指标。之所以给出如此结论,一方面来源于平台与品牌们披露的成绩,另一方面来源于物流企业的数据。
618正式开启后不到24小时,中通快递订单成交量突破1亿件,成为第一家在“618”单日订单量过亿的快递企业。截至6月1日中午12时,菜鸟直送签收单量和去年618同期相比增长35%,整个618期间菜鸟当日达次日达比例稳定在90%以上,部分商家当日达次日达比例超过了98%。
另据建投交运发布的信息,6月1日到16日邮政快递日均揽收约3.45亿件,相比5月全月平均(3.07亿/日)环比增长12.4%,相比去年同期3.295亿件/日仍有4.7%增长。建投交运的分析师认为,随着本周末购物节高潮,在实物商品社零回暖的背景下,预计6月1日-20日期间快递单日峰值可达4.6-4.8亿,日均件量将达3.6-3.7亿件,总件量约73亿件,超越去年同期66亿件。
不过,本文要探讨的不是今年618成绩怎样,而是一系列变化给物流快递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01
今年618大考的重点:
确定性的物流服务业内有种说法:大促时的高峰,之后的常态。原因就在于每一次极限挑战之后,企业通过复盘、总结、提升,实现了能力进化。如果说以往这种极限挑战是通过一次次冲击业务量峰值,今年的一大考验在于如何提供确定性的物流服务。今年618为何被称为“史上最难”?原因在于疫情之下,消费的热情、商家的激情、履约的确定性都受到了影响。为促进消费,平台与商家们给出了更强的补贴;为帮助商家,平台们也出台了更多的帮扶措施。而保障履约的确定性需要面临的挑战更多,更难以解决,但也更关键。5月26日阿里巴巴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就曾对此表示:“在疫情下,商业能够持续稳定的经营,是所有商家共同的核心关切。能够在不确定的疫情态势下,确定性地保障供应链和物流的稳定和畅通,商业才可能稳定经营,消费情绪和意愿才能更好地恢复。”在此之前,张勇更是直言,提升商家服务消费者的能力是最关键的,在特定场景下必须以履约为前置条件来考虑。“在疫情环境下,所有没有确定性履约的消费服务,其实有点耍流氓。”履约的关键在哪?在于确定性的物流服务。有了确定性的物流服务,中小商家就有了稳定的通道。商业的稳定经营,也带动消费者情绪和消费意愿的恢复。从结果上看,虽然今年618各家电商企业及物流企业并未过多宣传,但物流履约整体表现比较平稳。从全国的发货速度和签收速度看,也未受到太多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当然个别受到疫情影响的地区除外。即使是受到疫情影响的地区,物流企业也在尽力保持物流的畅通。为什么疫情之下物流服务的确定性得到了保障?这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好转——4月10日邮政快递业全面启动保通保畅工作,全国解封的分拨中心和基层服务网点大幅增加,快递干线运输通道有效打通,邮政快递网络通畅度回升明显。当然,大促拉开了周期,且已呈现日常化趋势,也是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也在于物流企业们的主动作为,而这也是今年618相关企业能力比拼的关键所在。
02
乌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