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铁路物流的黑马——中欧班列

2022-02-23 17:53

  微信图片_20220222153047.jpg

物流产品网(ID:products56)原创

  作者 | 快言慢说

  编辑 | 快言慢说

  图片来源 | 网络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物流的质量以及服务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铁路货运只能适应物流产业链某一方面或者是某几方面的发展特点,为了实现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需要铁路运输逐渐朝着现代铁路物流方式转变,这其中充满着机遇,又面临着重重挑战。

  中欧班列是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变中的黑马,十年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迎得了世界的赞誉。

  一、十年风雨的澎湃力量

  所谓中欧班列,就是依托亚欧大陆桥,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

微信图片_20220218091336.jpg

  中欧班列从2011年开起,首列为重庆的“渝新欧”,由政府补贴开始,经十年的市场培育和运作,目前已实现常态化开行、规模化运营,我们先看一组辉煌的数字,以见证中欧班列成长的澎湃力量。

  中欧班列日前已累计开行突破5万列,运送货物超455万标箱、货值达2400亿美元;货物品类也从最初的日用百货和手机、电脑,扩大到机电、汽车、服装、电子工业品等5万多种。

  运输覆盖范围从起初重庆到德国的杜伊斯堡一条线路,到现在的连接国内城市81个,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铺画运行线78条。形成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五大出境口岸;重庆、成都、西安、郑州、乌鲁木齐五大集结中心。

  班列货源更加丰富多元,重箱率、回程比也大幅度提升,全程运行时间从过去24天缩短至最短12天。

  十年来,从最初试点零散发送,到如今统一品牌常态化开行;从年开行列数不足20列发展到突破1.2万列,年均增长55%;从“线段”到“网络”,从“有去无回”到“满载而归;反映了中欧班列事业的日新月异,折射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事务的深度和广度。

  十年来,中欧班列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而且是质量的提高,从组织形式,货物特性,回程占比,口岸通关等方面都发生了蝶变,成为跨境物流在空运、海运之外的重要一极,是国际贸易陆路大通道的重要一环。

  中欧班列成为铁流黑马,是有深厚的客观基础,是经济发展内在的驱动力,东亚和西欧的产业互补,中欧班列运行释放出了亚欧陆路物流和贸易潜能。

微信图片_20220218091359.jpg

  中欧班列联结东亚和西欧全球两大经济圈,亚欧大陆人口占世界人口的75%,地区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额的60%。中间广大腹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丰富,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为中欧班列的发展准备了客观条件。

  对我国广阔中西部地区的内陆城市,如重庆、武汉、以及西安、郑州、乌鲁木齐等,传统到欧洲的途径,要通过长江水运或者铁路干线运至沿海港口,再通过海运班轮出口至欧洲。中欧班列能够通过铁路直接将货物运往欧洲,极大地提高了时效,也降低了高附加值产品和生鲜食品的运输成本。

  目前,不仅是内陆城市,中欧班列物流链条已延伸到东部沿海城市及粤港澳大湾区。

  随着中欧班列优势的不断体现,占据了我国外贸绝大多数份额的东部区域开始“觉醒”,凭借多年来产业聚集基础以及发达交通带来的集货优势,迅速布局中欧班列通道。

  去年9月首列“上海号”中欧班列从闵行站始发,途经阿拉山口、波兰马拉,最终抵达德国汉堡。据说,从上海始发的中欧班列将逐步从每周一班增加到每年500列次,并将目的地扩展至亚洲和欧洲更多地区。

  今年元月,一列满载100个标准集装箱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首次从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经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奔向万里之外的波兰马拉舍维奇。

  毫无疑问,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横贯亚欧大陆、沟通两大洋的运输大动脉。

微信图片_20220218091717.jpg

  丝绸之路上的钢铁驼队、铁路物流的黑马——中欧班列,和国内快递物流一样,目前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即从增量转向提质。如果说增量需要输出艰辛,那么,提质更需要输出更大的努力,从这个角度说,中欧班列的发展还是那句老话:任重而道远。

  二、国际物流的中国品牌

  我国制造业正在走出国门,塑造中国智造的品牌。中欧班列,作为国际物流中的中国品牌,得到了国内市场的认可,国际市场的青睐,成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微信图片_20220218091930.jpg

  早在五年前,中欧班列运营方就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着手统一品牌,这是中欧班列发展中的里程碑,从此,中欧班列建立了国际铁路联运班列稳定开行的新范式。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