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2021年机器人报告,市场营业额超过400亿,而其中物流机器人占三分之一。中国是物流大国,也是物流机器人发展的新兴之地,获得了来自市场、技术和应用三方面的积极推动。那么,2021年国内物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一、应用愈发广泛
一般来说,大家所说的物流机器人,主要是指应用于仓储、分拣中心以及运输途中等场景,进行货物转移、搬运等操作的机器人。这方面,亚马逊是先行者,早在2012年,AGV产品就被引入其仓库网络。
目前,劳动人口数量下降、老龄化现象加速、工资上涨,土地成本提升,这样的背景下,“机器换人”成为降低物流人工成本和提高仓储物流效率的最主要的解决方案。物流机器人围绕配送中心、存储分拣中心和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应用已经逐渐展开。
在仓储物流领域里,起先只是AGV(自动引导车)、后来从传统AGV发展到多功能搬运机器人,比如,码垛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甚至是攀爬搬运机器人。再后来,有了AGV的迭代——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具有感知环境、自主导航、智能避障、智能跟随等功能。
而搭载VSLAM的AMR,打破了AGV的能力边界,可以在更多类型的场景下完成搬运、挑选和分拣任务。尤其是大规模集群化调度和复杂工作场景下,更具优势。AMR从小众走向主流,据预测,到2024年,全球将有超过百万台履约型AMR在仓库“就职”。
目前,AMR在仓储物流场景的应用已经度过了教育市场的阶段,客户对自动化的认知提高,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大门已经打开。
不仅如此,物流机器人已从仓储的四堵墙里走了出来,用于末端配送,成为物流快递企业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的利器,这就是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
今年“6·18”期间,获得无人配送上路许可的京东,首次引入了机器人送货模式。刚刚过去的双11,菜鸟投放350辆“小蛮驴”物流机器人 覆盖200余所高校,实现校园内部的快递无人配送,组建了全国快递末端最大规模的无人车配送集群。
更令人欣喜的是,机器人的应用正步入简单的人机交互的时代,例如AMR 可以与叉车、其他移动机器人或人类一起在混合环境中运行、工作。未来将进化到人机协作时代,再到人机共存共生共荣的时代。
正如京东物流高管姚秀军所说: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分水岭,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人步入智能化,机器人的形态和服务能力已经非常多样且细分,其应用随之扩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行业范围的扩大
物流机器人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快递、快运,电商仓储的应用,而是进入上游的生产制造环节,走进了工厂,走向生产制造前端。
制造浪潮下,生产制造产线升级,离不开智能运输装置,物流机器人构建服务于工厂内的物流解决方案。
应用较广泛的恐怕是汽车制造和电子行业。汽车自动化程度较高,电子行业产品生命周期较短,而机器人的灵活性恰巧切合这两大特点,另外,锂电、光伏行业、鞋服、医药领域,甚至煤碳、电力都有拓展。
上半年,陕煤集团旗下的榆北小保当矿业公司,通过运用京东的无人搬运AGV等自动化设备,结合算法设计和WMS等技术,实现100%物资自动搬运,空间利用率提升150%
近日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与京东物流联合,依托堆垛机、AGV搬运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实现物资自动化入库、存储、出库、盘点等智能化作业模式。
2、应用场景的扩大
拿京东机器人来说,不仅包括穿梭车,天狼、地狼系统,还有智能微型无人仓中的机械臂拣选系统、应用于酒店的楼宇机器人,维护数据稳定的机房巡检AI机器人,用于铁路、轨道交通检测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针对医院场景的室内运送机器人等等。
HAIPICK A3托举式拣选机器人,可托举货架上的物品,在汽车制造、轮胎行业已取得落地应用,深受好评,还将在3C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拓宽应用。
亚马逊新投放Ernie、Bert、Scooter和Kermit这四款机器人,其功能各不相同,其中Ernie 使用机械臂,可用机器人从架子上取下料箱,并将其交付给员工,旨在帮助亚马逊员工减少剧烈运动。
3、用户群向小企业延伸,
过去物流机器人用户,多为头部企业,目前正向中小型企业延展,其落地形式更为灵活,有的小型用户可能会采用第三方物流,把小用户集成为了一个大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