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搬运型AGV机器人地狼,最高承重达500KG,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导航等功能,可完成大型物料的柔性搬运。今年6月,100多台地狼机器人在西藏拉萨的自治区级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启用;亚马逊的第一个自主移动机器人Bert,也可以用来移动较重的物品或运载包裹的推车。
重载AGV,主要的技术难点是在硬件与牵引力上,强大的负载能力,让重载AGV需要更高的技术条件和配套支持,重载型AGV技术难点较多而且与轻载型的AGV设计结构有很大的不同,零部件选购标准也都不一样,更加注重机器人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研发和生产门槛都比较高。
只有具备强大的技术水平,才有实力踏上这一赛道。然而,在港口码头、铁路交通以及一些特种行业的大型物流场景,对重载AGV需求却非常迫切。
目前,我国已进入到重载AGV这一领域,并取得突破,以上海汇聚自动化为例,自2013年开始自主研发基于麦克纳姆轮技术的全向重载AGV,负载最高可达到3000KG。采用全电多轮驱动,能够实现全方位的移动。现已成功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核电检测、浇铸铸造、风能叶片打磨等领域。
除了重载机器人,目前国内还可以看到六轴协作机械臂、可穿戴AI仿生手、数据安全巡检AI机器人、数据报表机器人等多款物流行业领先机器人。
可穿戴AI仿生手,是对人体效能补偿、延伸和增强的可穿戴机器人创新产品,而数据巡查机器人,可用于物流控制中心,云机算的数据安全。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方案和服务的成熟,拓展禁区的物流机器人企业会越来越多,各种意想不到的物流生活场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工业制造物流场景,将使用上具备特殊功能的机器人,总之物流机器人的产业圈会越来越广。
结语:我国物流机器人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局面,如何冲破瓶颈,加速产业发展,是其必须直面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