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减碳40年是全球达成的一致认识,不仅需要政府引导、技术突破、资本关注,更需要富有远见的产业领军企业、携手共进的产业合作氛围。”10月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的“聚力零碳——零碳循环产业创新论坛暨箱箱共用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上,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箱箱共用”)CEO廖清新在演讲中指出,物流包装行业要高度重视双碳目标下的创新机遇,“零碳是趋势也是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新落脚点。”
伴随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正在催生一场零碳大变革,叠加物流包装产业的互联网化,整个行业期待一场自上而下有关碳中和路径的全面探索。这场由箱箱共用发起并主办的行业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物流装备委主任马增荣、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总监彭峰、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黄岩、绿动资本首席运营官张国津、漕河泾科创中心总经理赖浩锋、万华化学、博世、陶氏、保龄宝、亨斯迈、亚什兰等全球客户及领导嘉宾参会。
首次提出零碳循环概念,与BSI联合颁布碳减排证书
本次论坛暨发布会以“聚力零碳”为主题,围绕碳中和政策下物流包装行业的低碳探索展开。伴随新国策,包装作为基础性产业从边缘走向中心,实现从“一次性”到“可循环”、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变,随着市场规模的壮大,已经进入万亿赛道的包装或将可以和下一个新能源车市场比肩。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物流装备委主任马增荣表示,包装在当今社会,在当前国内的发展面临着三个巨大的机遇,即市场机遇、高质量增长机遇、供应链事业机遇。互联网、智能化的基因,将会重塑包装行业,让国内包装行业和全球包装比较强的企业出现深度融合发展。
发布会上,箱箱共用CEO廖清新发表了《聚力零碳循环新生态》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作为物流包装行业从业者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利用数字化技术壁垒构建零碳新基建的相关内容。基于箱箱共用对行业近20年的洞察,廖清新提出了“零碳循环”概念,这也是碳中和背景下国内企业首次提出该概念。
早在2013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包装作为物流的七大要素之一,2020年市场规模超过万亿。作为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廖清新认为,当前企业正面临工业化、数字化、低碳化齐头并进的挑战,包装作为供应链环节除仓储和物流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角色,随着2020年市场规模步入万亿量级,机会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