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物流行业,“卷”大概是外界的共同认知。价格战一度无休无止,一众物流企业深陷以价换量的泥潭。
但这已经是过去式。今年四月,因“低价倾销”,百世快递、极兔速递遭到义乌邮政管理局整治;7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进入三季度后,头部企业单票收入环比上升,价格战呈现缓和趋势。
无论对于具体企业,还是对于行业和全社会的价值创造来说,价格战都是一种零和甚至负和博弈。如今,伴随监管落地和大环境风向变化,物流行业进入了拐点。
行业逻辑变了,它正在从粗放走向精细,从跑马圈地走向价值创造,单一的竞争方式已经不合时宜。
但问题随之而来,在新的行业逻辑里,应该如何评判一家物流企业的“成色”?
一些基础的评判维度往往最为可靠,审视一家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这家企业基本盘如何,是否有扎实的基础以抓住机遇?它用什么方式应对竞争压力,能不能在噪音中保持“定力”?这家企业的投入是否与大环境、大趋势同频,这些投入成果如何?
顺着这个思路看,刚刚发布财报的德邦是值得关注的对象。
喧嚣中的定力
10月28日,德邦股份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德邦股份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5.59亿元,同比增长19.03%。其中,快递业务同比增长23.04%,快运业务同比增长11.69%,其他业务同比增长32.12%。
业绩增长的同时,德邦对于基础的投入也在增加。财报显示,仅是第三季度,德邦的资本化支出就达10.7亿,同比增长105.8%,这部分资金主要投入于分拣设备、运输车辆、中转场地等。
时间再往前移,会发现德邦并不是因为“看到拐点”才加大投入,这种“夯实底盘”式的投入一直在持续。整个2021年前三季度,德邦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资金达到24.6亿,同比增长93.7%。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想象一下:当竞争硝烟模糊了行业的正常逻辑,同行频获资本输血,价格一再跌穿底线,选择坚持逆势投入一些短期看不见成效的基础建设,拒绝跟随“主流”以价换量,需要怎样的定力?
根据财报,截至报告期末,德邦的公司总资产达147.62亿元,较2021年初上升20.88%,资产负债率则相比年初下降了2.6%。相关数据表明,作为实体企业的德邦变得更“实”,且资产负债结构更加稳健。
事实证明,这条路是对的。根据中物联的分析,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超230万亿,物流市场规模、增速均高于疫情前同期水平。这意味着增量在释放,而此前把资金投入于实体资产,而不是用于竞争消耗的德邦,也将获得更多后期增长空间。
从投入,看思路
长线投入之于增量获取的意义不难理解,但公司在投入时需要考虑ROI,考虑市场增长和资本性投入之间的相对关系。
具体到德邦,长线投入的意图当然有获取后期增长空间,但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