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定会出现零碳能源伙伴、零碳供应链伙伴、零碳技术伙伴。”活动现场,廖清新提出了“零碳循环伙伴”的品牌定位。“零碳循环伙伴”,由“零碳”、“循环”、“伙伴”三个维度组成,“伙伴”是核心。在与万华化学、博世在内的多家知名公司的合作达成高效循环之后,箱箱共用进一步挖掘数字化带来的全新价值——在线碳核算:借助其在线循环服务平台,测量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
目前,箱箱共用与国际PAS 2060碳中和标准开发者BSI(英国标准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双方在温室气体核查、产品碳足迹、碳中和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箱箱共用将联合BSI基于数据提供在线碳核算的成果,给用户提供通向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和解决方案。此举实现了“零碳循环伙伴”的标准化及体系化的定义,从行业内部向外彻底释放“包装即服务”概念,推动国内物流包装行业的运作迈上新的台阶。
在论坛暨发布会现场,箱箱共用联合BSI正式颁发全球首批循环服务减碳证书。BSI大中华区战略伙伴关系总监Paulo Lopes龙宝罗为万华化学、博世、保龄宝等企业颁发了2021循环服务碳减排认证声明,见证新时代下的绿色榜样力量。经BSI全面的审计,在2020年6月-2021年的7月间,万华化学、博世、保龄宝3家绿色先行企业因采用箱箱共用的包装循环服务,累计减排近7000吨,相当于2500辆1.6T燃油轿车的全年碳排放量。
基于循环包装数字化平台的在线减碳审计,对于物流包装行业和BSI而言都是一项创新。廖清新认为,“这种‘数字化平台服务商+专业第三方审计机构’联名的减碳报告将成为一种趋势。”
8年探索确立“1+2+N”企业战略,正式上线在线循环服务平台
作为制造大国,中国从来不缺包装,但如何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变、如何实现从一次性到可循环的平稳过渡,是碳中和新背景下的新课题。箱箱共用洞察到包装和最终用户的关系,是服务提供者和被服务者的关系,而不是买卖的关系,是持续循环服务的关系,而不是一次性交易的关系。
箱箱共用的发展历经了3个阶段: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实体制造阶段、以运营和服务能力为核心阶段、以数字化为核心能力阶段。从1.0到3.0,箱箱共用历经8年时间推动了包装行业从单一“容器”视角,扩展到了“包装+数据+服务”的全新三维视角,并基于此,确立了“1+2+N”的企业发展战略:
“1”包装循环的全网运营能力,包括了覆盖全国的前、中、后台循环运营管理体系和能力;“2”包装循环的在线数字化服务能力,具体包括,PaaS(Packaging as a Service包装即服务)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N”是面向各行各业的无界的循环包装的解决方案能力,箱箱共用已经向散装液体、生鲜冷链、化学品、新能源汽车、邮政快递等八大行业提供包装的循环与共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