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讲投入的多重价值前,先要明确德邦的定位。德邦坚持直营为主的经营模式,相比加盟模式,直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公司对经营各环节把控程度更高,对内可以专注于长期发展战略和相关投入,对外独特的赛道、直营模式选择的中高端客户群体则使其具备面对客户时的议价能力,让公司不至于陷入价格战泥潭。
那么,当公司持续加大基础建设,同时又具备对各环节的掌控能力,在面对行情波动时,它便有了更多调整和应对的空间,这对应的是成本端的优化和履约的提效。
这一点在前段时间的油价上涨行情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今年三季度,油价同比平均上涨约26%,物流行业运输成本明显提升。德邦通过路线调整,增加自由运力占比等措施,成功控制运输成本涨幅。2021年第三季度,德邦的运输成本为21.65亿元,占收入比同比下降0.09%,环比下降1.19%。
能成功控制成本,要归功于德邦长期以来的资本性投入和对直营模式的坚持。简言之,持续的投入不仅将换来后期增长空间,也能作用于精细化运营,帮助公司优化成本结构,降本增效。
选择什么作为投入方向,尤其能反映公司的战略意图和发展思路。德邦夯实底盘为的是获取增量和精细化运营存量,用长线投入换取长远发展。而类似的思路,也能从德邦的人才战略中找到。
2020年末,德邦对基础操作人员进行了一轮大范围的涨薪,此举意在提高员工薪资竞争力,调动员工积极性。与之并行的还有德邦对人才战略的全面升级,德邦制定了高潜人才培养计划,引导业务经验不足的职能中高层管理人员赴一线轮岗,试图培养出更具综合能力的人才。
短期来看,大范围涨薪提升了人力成本,但这其实是个多赢的选择:员工分享了公司发展成果,潜力员工得到了上升机会,客户也得到了更高质量的服务。
以当前如火如荼的“双十一”为例,为帮助各领域的卖家顺利应对订单高峰,德邦加大了人员储备,通过一键下单、上门取件、专业打包等配套服务,保障中小卖家的走货需求。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客户,德邦还通过定制化运输方案保障收转运派各环节高效运行。
如果还是执着于“算账”,不妨将目光再放长远一些:优质的服务将帮助德邦获取业务增量,当业务量的增速高于薪资涨幅,员工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成本占收入比重的提升也会趋缓,而增长的收入又能作用于新一轮投入,正反馈由此产生。
几乎各行各业都在讲“降本增效”,而德邦试图走出多赢的路径——“降本”不是简单的“压缩成本”,而是有的放矢,在长线投入的基础上精细化运营,“增效”也不是在前端一味施加压力,而是通过后端的管理撬动前端的运营优化。
与趋势同频
上文提到的诸多动作,均带有明显的长期主义色彩:资金投入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能持续创造价值的资产,也提高了员工的生活和能力水平。这些都将为德邦的长远发展注入动力,也符合当前的多个大趋势。
很多人关注趋势,追求顺势而为,但不得不提的是,德邦的动作并非某种“见风使舵”,当外界都在关注物流企业和电商平台的牵连,或者价格战的升级时,德邦走在更重要的道路上。
以赋能实体经济和助力乡村振兴为例,早在2015年,德邦就在业务量较大的地区开展仓储供应链服务,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依托德邦的全网布局及大件能力,以及通过自主研发的CPS(客户自助系统)、DPC(订单调配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支撑渠道、订单、仓储及运输一体化,仓储供应链服务业务实现了企业供应链系统的集成及数据交换,帮助企业提升配送体验、降低物流成本、节约管理精力。
此外,2016年5月,德邦还正式上线了跨境业务,目前已形成FBA、国际快件、电商小包、多式联运四位一体的产品体系,业务范围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品牌出海风口劲吹的当下,德邦跨境业务之于国内实体卖家的意义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