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生鲜战火卷土重来,阿里美团四巨头入局,狂补贴有人月亏几千万

2019-04-28 16:46

  最近,菜老包联合创始人何建庭接的电话越来越多。一些反应迅速的资本方,已到菜老包公司考察,并传递出投资意向。何建庭说:“自己成了投资人眼中的‘金娃娃’”。而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过去四年里一直没有融过资。

  菜老包之所以被关注是因为,短短4个月内至少已有4家巨头瞄准了买菜这门生意。

  今年1月,美团在上海低调上线美团买菜,两个月进军北京,在北五环外的天通苑与北苑两个社区开始试点;饿了么也不甘示弱,与叮咚买菜合作,宣布买菜业务已进入100个城市。3月28日,新零售标杆盒马鲜生推出盒马菜市,首家店在上海五月花广场开业;拥有近万个门店的苏宁小店则宣布,4月下旬上线苏宁菜场项目.....

  巨头之外的创投圈,同样热闹。3月27日,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朴朴超市宣布完成5500万美元融资;两天后,社区生鲜门店代表谊品生鲜宣布获得由腾讯领投的20亿融资。再算上此前半年连融5轮的叮咚买菜,买菜的创业浪潮更加火热,腾讯、老虎基金、红杉中国、IDG资本、今日资本、高榕资本等一线基金均已下注。

  一位接近谊品生鲜的投资人告诉AI财经社,“(生鲜创业企业)增速惊人,很快形成了一定的量级。这类规模效应正是很多投资机构所看中的。”据AI财经社不完全统计,包括谊品生鲜、叮咚买菜、生鲜传奇等多个平台,年GMV已达或接近30亿元。

  资本在2019年涌入买菜领域是因为,蔬菜消费频次高,是刚需,是眼下互联网领域为数不多的流量入口。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高频刚需的蔬菜,粘性高,可以帮助平台留住用户。况且,生鲜市场发展空间大,规模有几万亿,电商化率还非常低,只有个位数。

  泰合资本董事张璐表示,用户价值的核心,最重要的并非是客单价等指标,而是用户留存、消费频次。买菜恰好具备刚需高频的特点,能黏住用户。

  目前,买菜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社区前置仓,以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美团买菜为代表,提供送货到家服务;另一种是社区门店形式,如盒马鲜生、谊品生鲜、生鲜传奇、钱大妈等,主要是到店消费,或者到店+到家结合的方式。

  尽管市场和资本升温,但多年从事生鲜行业的多位业内人士却很冷静。觉得买菜不是新产物,实际上围绕这个领域的创业已存在多年,但成功者寥寥无几。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四千多家生鲜电商,亏损的占比高达95%。

  未尔有机农场创始人之一李军对买菜生意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楚。2009年回武汉创业前,他在北京一家生鲜O2O企业工作数年。

  外界普遍认为生鲜O2O兴起于2014年左右,其实生鲜O2O以及当下的买菜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只是大多创业企业没有选对时点,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出师未捷身先死。

  已知的早期生鲜O2O企业包括2005年上线的易果生鲜、2008年成立的沱沱工社、2010年成立的北京优菜网、2014年成立的青年菜君和春播网等。据AI财经社不完全统计,第一批生鲜O2O创业浪潮最狂热时期,生鲜电商数量一度高达4000多家。大量创业者和资本涌入到这一赛道,生鲜电商热闹起来。

  也是这一时期,巨头们的身影若隐若现。顺丰推出了顺丰优选,亚马逊领投美味七七、阿里押宝易果、京东7000万美元下注天天果园……

  然而,遵循着互联网创业的规律,狂热期过后总有企业黯然退场。2013年1月,优菜网创始人丁景涛对媒体直言做不下去了,欲以150万元转让。彼时,优菜网有2万注册用户,活跃用户却只有4000名,客单价在40元左右。处于倒闭边缘,丁景涛给了一个让大多数创业者感到悲观的预测,“垂直电商要么死掉,要么进入各大平台。”

  

640.webp (79).jpg


  优菜网现在的网站面貌

  一些早期倒闭的生鲜创业企业甚至没能留下姓名。

  家住上海静安区的90后白领朱红是早期的用户,她已经忘了4年前那家生鲜创业企业的名字。2015年她所住的小区信箱里塞满了介绍互联网买菜的传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朱红打开微信扫了传单上的二维码,进入了一家企业的页面。在工具栏中,朱红可以选择喜欢的蔬菜,下单、预约送货上门的时间。

  下单后,企业会去就近的菜场采购蔬菜。一般情况下,朱红只能选择第二天送货,当天送到的情况很少。朱红对此并不介意。工作繁忙的她只希望节省买菜的时间。然而,半年后的一天,这家互联网菜场创业企业忽然渺无踪音,企业微信号被注销。

  更糟糕的情况发生在2016年,生鲜创业遇冷。缺乏盈利、损耗高、履约成本高、耗资巨大、回报周期长的生鲜O2O让资本失去耐心。

  “一个普通的生鲜电商包裹,从仓储、分拣到包装,以及冷链运输、配送上门,成本就已经达到20块左右。成本太高,除非客单价能做到200块以上才可能盈利。”天图资本VP郭婧在一场演讲中如是评论生鲜O2O。

  明星公司诸如青年菜君、美味七七、菜管家等相继出现融资困难,最终倒闭或转型。生鲜创业一度跌入谷底。在李军看来,如今火热的互联网买菜某种程度上是生鲜O2O的延续和迭代,是“旧瓶装新酒”。

  生鲜O2O风生水起到资本遇冷的这些年里,传统菜市场的商贩们几乎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外面的热闹是创业者和资本的,菜市场才是他们的天地。

  但现如今来菜场买菜的年轻人数量在减少,从事卖菜行业的年轻人也在减少,这让创业者再次看到了机会。据何建庭估计,大部分菜市商贩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也普遍不高。

  2015年菜老包在敲开菜市场大门时着实花了不少功夫。菜老包选定的第一个市场是重庆。一开始,当菜老包销售人员询问菜场商贩是否愿意在网上卖菜时,商贩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是不是骗子?”

  网上卖菜的方式和传统零售大相径庭。菜市场里的买卖讲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顾客自己挑完菜过秤,商品、价格一目了然。在一些思维保守的商户眼中,网上卖菜无异于天方夜谭,看不见摸不着,心里没底。

  更关键的是,网上卖菜的流程是接到订单后商户将菜给外卖员,钱却没有到手。在外卖领域,商户和平台之间的结算方式是按照周期结算。对于利润微薄的商户而言,这样的结算方式没有安全感,对商户的资金链要求也更高。

  没有办法,菜老包的销售人员只好自己先垫付1000元给商户,由此敲开了菜市场的大门。不过,由于菜老包的资金有限,菜老包的扩张速度很慢。通常等到商户们看到效果后,菜老包就不用先垫付资金给商户,继而扩展下一个菜市场。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