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我国虽是物流大国,但还不是物流强国,未来发展环境不容乐观。本报今日刊发调查文章,全面剖析我国物流业当前现状和发展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77.3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达3.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6.8%,占服务业比重达15.3%。但是,与2011年相比,物流业增加值增幅回落了4.8个百分点。
“成本一天一天往上涨,而利润却在不断地下降。”北京飞力达货运公司派驻万泽龙物流市场分点负责人李平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10年前,物流业利润高达50%—60%,而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一般情况下,毛利只有10%—15%,扣除员工工资、油费、过路过桥费等费用,能剩下5%的利润就很不错了。
2013年5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正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征求意见稿》),让业内人士觉得有些无厘头。他们对《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第二款提出的 “国家实施免费政策给经营管理者合法收益造成影响的,可通过延长收费年限等方式予以补偿。 ”感觉不可理解:物流企业的货运车辆并没有享受到免费政策的优惠,凭什么要承担延长收费年限的负担?
作为我国物流领域的权威研究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虽是物流大国,但还不是物流强国。物流需求量大,但竞争力弱,国际化水平低,80%的国际市场几乎被跨国企业所垄断。物流业低、小、散的无序化竞争令人堪忧,并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