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谈论的物流一般是指“正向物流”,即货物从生产到消费的实际方向上的物流,与供应链的运作方向一致。那么,什么是“逆向物流”呢?据专家介绍,“逆向物流”最早是由Stock在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主要是指将产品从销售终点向生产起点或其他节点移动的过程,主要是对因损坏、召回、商业退回、使用寿命到期、多余库存等造成的退货进行回收。在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对逆向物流进行了更具体的分类:一种是指“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es)”,即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另一种是指“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将经济活动或人民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逆向物流包含回收逆向物流和退货逆向物流。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逆向物流管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不同行业都是如此。
在汽车行业有一种说法,“回收一部报废汽车所取得的材料,几乎可以再生产一辆新的汽车”。由此可见逆向物流蕴含价值之大。而目前在我国,虽然绝大部分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网络和专业设施,但汽车逆向物流运作仍处于分散、割裂、封闭和无序竞争状态。一些国内企业着眼于企业的短期收益,不愿在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上花费资金,因此并没有形成有效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不利于逆向物流管理与运作。
在医药行业,药品逆向物流也面临严峻形势。由于医院、社会物流企业以及零售终端退货程序不规范,且多以各类拆零药品的销售退货为主,导致我国药品的逆向物流大多处于无序状态,多数医药企业只是按照自己的仓储、运输规定进行操作,尚欠缺国家层面专门的药品逆向物流管理规范。并且,医药行业相关标准和药品冷链物流标准中,都没有涉及到药品逆向物流的操作规定和处罚规定。可以说,我国药品的逆向物流操作标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以企业的各自规定和习惯为准,普遍存在着极大的药品隐患。
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中的逆向物流开展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方盈芝介绍,因退换货引发的逆向物流已成为网购时代的新问题。消费者遭遇退货难题,电商企业患上担心客户“不爽即退”的心病,快递则在重重压力下两边不讨好。尤其是在元旦、国庆假期促销活动期间,由于成交量大涨,退货率也远高于平时,而相应的物流体系又无法提供足够支持,导致“购物节”演变为“购物劫”。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