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总看来,零售企业要做好“农超对接”物流建设,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冷链系统、信息系统和配送系统。
首先是冷链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保鲜冷藏库的建设和保温运输设备的添置。冷藏库需根据农产品生产分布和连锁超市集中情况进行选址和布局;保温运输设备除了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外,还需考虑其构造和功能是否适合农产品的性质,尽量选择与农产品存放要求最相契合的设备。高总说:“冷链系统是一个需要高成本运营的物流系统。为了企业的良性发展,我们的建设思路是在两点上进行突破。第一,在物流中心内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其品质和附加值,以提高售价,摊薄成本。因为超市和农贸市场竞争,一定不能在价格上竞争,而要在质量上取胜。第二,除了农产品,我们的冷链系统同时运营肉类和水产品这两类高价值、高利润率的产品。通过这两点,可以保证公司有合理利润,保证我们的冷链系统能够持续运行。”
其次,信息化是提升商超类企业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据京客隆信息技术总监张红波介绍,京客隆自2003年开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2005年完成。通过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两个作用:第一,精细化管理,这点对农产品销售更是十分重要。由于农产品种类多、周转快,如何合理定价、调配,是非常复杂的。有了信息系统,就可以全程了解这类商品的采购价格、附加流程、销售状况,可以更加合理地定价、配送、销售,以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第二,企业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后,可以同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系统对接,对农产品从采购到销售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做到可追溯,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十分有意义。
三是建立与农产品生产及零售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由于“农超对接”对物流活动的特殊要求,物流技术的选择、改进与创新显得特别重要。“农超对接”物流包装应向少量化、标准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为方便物流和销售,农产品包装环节应尽量提前,争取在田间即按超市销售要求进行标准化包装;另一方面,“农超对接”对农产品物流的快捷性与准确性要求非常高,为实现这一点,必须应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如通过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提高对农产品的识别效率,缩短交接货时间;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提高运输车辆调度能力,增强农产品物流的应变能力;利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提高业务处理能力,缩短“农超对接”实现周期等。
据悉,很多零售企业已经在这些物流技术的应用上开始了积极探索。例如,北京物美商业集团引入了舒乐阿卡公司的可折叠果蔬筐Prelog与解决方案,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采收直到超市卖场销售的无倒装操作,改善了原有物流流程,优化了农产品供应链,收到了显著效果。可见,通过使用先进的物流设备与技术手段,提升农产品物流作业效率,同时减少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耗,使得“农超对接”物流能够真正高效运转起来。
从农超对接工作的发展前景来看,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和解决方案将大有可为,市场空间巨大。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