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比较:物流控制与轻资产的两难

来源:《财经》杂志 | 2011-12-21 18:14

    综上,面对“碎片的物流行业”,电子商务公司面临“是自己做,还是外包做”的两难选择,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卓越亚马逊等自建物流体系的企业虽然提高了对物流环节的控制力,但随着规模的扩张将面临日益沉重的资产负担;当当网、国美电器的外包模式则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地产的跟进;而阿里巴巴模式力图通过信息的整合聚合“碎片的物流行业”,但仍无法改变低集中度、低规模效应的行业困境。

  电子商务究竟该走哪条路?

    突围路径:“两张网”的融合

    如何突破电子商务物流的“碎片”瓶颈?国际上,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都是以配送中心为结点将电商平台与物流网络结合起来,实现物流关键环节的控制。

    以亚马逊为例,与国内企业深度介入物流运输环节不同,亚马逊的配送环节是全部外包的,美国境内外包给美国邮政和UPS,国际业务外包该基华物流(CEVA)、联邦快递等。在此基础上,亚马逊对物流环节的掌控主要体现为大规模开发配送中心,截至2010年底,亚马逊在美国本土拥有的物流仓储中心已达146万平米,在海外还有96万平米的物流仓储中心,目前公司正筹划在美国莱克星顿州再建一个占地90英亩(546亩)的大型配送中心;近来面对沃尔玛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勃勃雄心,亚马逊计划建立更多配送中心,以对抗沃尔玛的物流优势。不过,不同于国内电子商务企业的自建自有模式,在普洛斯这类专业物流地产企业的协助下,亚马逊的配送中心全部采用定制开发后长期租赁的模式(亚马逊也是普洛斯的重要客户之一)。

    近年来,随着亚马逊第三方代销业务的发展,其配送中心除了为亚马逊自己的货物提供收发货、仓储周转服务外,也为亚马逊网站上代销的第三方卖家提供物流服务。无论是个人卖家还是中小企业都可以把自己的货物寄放到就近的亚马逊物流中心,亚马逊按每立方英尺每月0.45美元收取仓储费(相当于每立方米每月人民币106元);有客户下单后,亚马逊的员工会代替第三方卖家处理订单、包装、发货、第三方配送及退换货事宜,并按每件货物0.5美元或每磅0.40美元收取订单执行费。目前由第三方销售的商品已占到亚马逊总销量的30%,活跃的卖家有190万家,通过亚马逊系统配送的货物达100多万种。

    总之,通过物流中心亚马逊将分散的订单需求集中起来,然后对接UPS、CEVA等大型物流企业,以发挥统筹配送的规模效应。规模化的平台也为现代科技的应用提供了空间,2006年亚马逊选定BNSFLogistics作为其美国本土的物流管理解决方案提供者,通过进一步优化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轻资产模式不允许电子商务企业自有配送中心

    亚马逊模式的核心是用配送中心聚合订单需求,加强对物流过程中关键结点的控制力,推动虚拟销售网络与实体物流网络的结合,因此,相比于传统商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对配送中心的依赖度更高。

    但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企业更强调规模效应(规模化是电子商务企业盈利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尽可能减轻资产负担,摆脱扩张中的固定资产束缚(不仅是店面束缚,还有物流仓储设施的束缚),实现轻资产的快速扩张。

    所以,从长期看,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模式也不支持它大规模自建配送中心,资本市场投资人更不会允许它在资产的束缚下减缓扩张步伐,为此,亚马逊选择了租赁配送中心的模式,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也会走上这条道路——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地产企业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电子商务与物流地产的对接:百亿投资不是门槛

    但国内企业还没有充分挖掘电子商务与物流地产的合作空间。

  京东商城计划用百亿投资打造全国性物流网络,这被看作是在为电子商务行业设立准入门槛,意思是:没有百亿投资实力的企业勿进,因为仅配送中心一项你就砸不起!
   
  但百亿投资真的是个门槛吗?有专业的物流地产公司存在,这就不是门槛。亚马逊用定制开发后长期租赁的方式发展了上百万平米的配送中心,在中国,卓越也复制了这一模式。

    2006年,卓越进驻了普洛斯中国的苏州物流园,租赁了两栋总面积22000平米的物流设施,作为其华东配送中心;2008年7月,卓越北京运营中心搬入普洛斯通州物流园,面积扩充到4.5万平米;2009年11月,卓越又进驻了普洛斯位于成都的物流园,租赁了18000平米的物流设施,作为其西部配送中心;2010年8月,卓越进驻普洛斯沈阳物流园。

    通过上述合作,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地产企业实现了双赢:电子商务企业的租金和扩张需求为物流地产企业提供了租金收益和成长动力;而物流地产企业的参与又降低了电子商务领域的投资门槛,实现了企业的轻资产快速发展。因此,在物流地产企业的帮助下,京东商城并非不可超越,销售额在10亿以元上的电子商务平台都具有赶超的潜力。

    电子商务与物流地产的合作空间

    各大电子商务公司均已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仓储中心,已建和在建的配送中心基本能够满足当前业务需求,但由于电子商务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预期行业整体增速达到48%,B2C达到93%,龙头企业增长速度更快。因此,新增业务的物流需求空间很大,尤其是,B2C企业的产品线拓展和第三方代理,将对现有物流设施提出革命性挑战。

    目前,亚马逊销售的产品中的30%是代理第三方卖家的,活跃的第三方卖家数量已达190万个,并计划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拓展第三方代理产品种类。

    在中国,当当网于2009年7月引入了第三方品牌,目前销售的46万种非媒体产品中,仅有5万种是自己直销的,其他41万种均是代理第三方品牌;而网络销售女装的麦考林(Nasdaq:MCOX),目前也有30%的销售收入来自第三方品牌,2009年上半年,新启动了159个第三方品牌代理,下半年又启动了160个第三方品牌。当B2C模式开始代理第三方产品时,它与C2C模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能否通过物流环节控制发货商品品质,因此,如何用便利的物流设施吸引第三方卖家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订单执行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总之,无论是产品目录的拓展,还是代理第三方品牌的拓展,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既是巨大的成长空间,也意味着更高的物流成本和物流挑战,针对这个新增的业务空间,添加物流地产的“辅助线”将有助于电子商务企业解题物流瓶颈:电子商务企业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网络销售平台,但这张网要“落地”还必须融合一张实体的配送中心网,虚拟的网聚合了海量订单需求,而实体网则通过物流半径的分解,在每个区域中心聚合实体货物,为订单供给提供便利,因此,在商业模式上,两张网的融合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但金融模式上,虚拟的网络具有典型的轻资产特征和显著的规模效应,以高成长性吸引投资人,为摆脱扩张过程中的资产束缚,电商企业需要物流地产企业的资产支持,两者又是天然的合作伙伴。而实体的物流网则具有典型的重资产特征,借助基金模式以稳定收益吸引投资人,两张网的分离能够更好发挥各自优势,而这种分离要求中国的物流地产企业的模式发展与金融创新。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