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与拍档在外面出差,见了不少圈内人士。偶尔与几个网点老板一起,聊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快递还是快运网点,谁更难?谁更(心)累?
综合这些年的所见所悟,随手写下如下总结。
二、六大维度对比
从票数上讲,快运与快递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同样区域的一个网点,快递网点每天派件几百上千票,不少大网点甚至过万票;而快运的一个网点都是几十上百票,大网点也不过几百票派件而已。所以快递的派件员每天的派件频率会更高、即使放快递柜或者居民楼盘快递自提点,通知的电话每天也得几百个、短信几十条。
从操作难度来讲。快递都是上流水线的小件,绝大多数都是纸箱包装,装、卸、提、派都相对容易。而快运各种包装都有,单件几百公斤一板上叉车的也有,床垫、大冰箱、大空调都有,主流的网络还提供上楼的服务标准。想像一下一个快运司机背冰箱上楼的场景,你就会明白,从劳动强度来说,快运更难。
虽然某些网络会主推爬楼机,大多数时候,根本不实用,装卸上楼仍然是以人力为主。所以爬楼机,更多的时候,只是在客户那里的一个卖点,或者是一个噱头。
从派件工具来说。快递的主要是三轮车、摩托车,象优速、速尔的使用0.6吨或者金杯、依维柯、五菱宏光也比较多;而快运派件4.2米厢式货车是标准配置,一般都是司机兼派送员,考C1驾照是必须的,有些地方考个驾照得大半年。从这个角度来说,快运需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者相当的资质,要求也相对高一些。
项目客户思维。虽然快递快运大都做的是散客,快递显然更散一些,包括一些公司前台发的文件、发票之类。快递做的大多是2C的业务,大部分快递老板或者业务员,都没有项目客户思维;而传统做快运的网点老板都是既有2B的业务,也有2C的业务,早些年都是靠2B的业务起家的,所以包括他们的业务员都有对大客户个性化服务的思维,有2-3个几万元/月的客户加一堆散客就可以撑起一个网点。项目客户打底,是生命线,所以这个项目客户的思维在所有的快运网点团队会深入人心。
结算方式不大一样。正因为快递是做的大多是2C的业务,如果不是那种上千票一天的绝对大客户,快递网点与客户的结算要么是现结,要么是到付或者代收货款,很少会有月结产生,结算周期快,押金就少,资金压力就没有那么大。而快运既做2B的业务,也做2C的业务,而且大多数网点以做2B业务为主,几千块钱一个月的客户都有可能是月结,如果账期控制不好,极有可能发引发网点的资金压力。笔者见过不少网点因为这方面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的,有的网点做得特别大,每月上千吨的货,因为主客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而退市的现象时有发生。
发展阶段不一样。随着二三线快递网络纷纷出局,快递已经进入到顺丰、通达百世等巨头竞争的时代,而且他们都已经上市了,快递的加盟网点至少没有因为平台倒闭殃及池鱼的现象发生。而快运仍然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像极了快递2010-2015年那几年的情况,未来一些没有特色的二三线快运网络极有可能会出局,网点老板即使经营得再好,万一平台萎靡出局,他们多年的心血极有可能会毁于一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快运网点现阶段的经营风险会相对较大一些。
三、劳动密集、半斤八两
最近几年,中通、韵达、顺丰在不断跨界玩快运,而且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中通货量赶超德邦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顺丰在快运版块今年营收大概率会超越德邦。另一方面,快运快递化,老大哥德邦也向快递跨界,甚至连名都改了。加盟巨头百世安能的电商小件与mini小包逐渐发力,深入人心,快运的票均重量越来越小,件量越来越多。快递与快运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当然,物流行业到目前来说,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快递快运的网点,除了做得特别大的网点靠管理与政策放水盈利以外,大部分网点仍然是在挣一份辛苦钱,大家都不容易。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