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快递大国、物流大国,但相关报告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公路运输市场,中国的物流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公路设施未能全面实现科技化,我国路网现代化、科学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让高速公路限速变得更科学合理,提升我国路网现代化、科学化程度,也是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的重要环节。总体看,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行管理安全、高效、有序,但也还存在多元主体管理方式差异大、各片区路段管理水平不平衡、现代结算手段推行迟缓、部分收费站口拥堵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出路在于加速推进高速路网运行管理现代化。
近日,交通运输部在答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规范高速公路限速的提案时表示,公路管理部门将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重点解决限速值过低、限速值变化过于频繁等问题,为广大驾驶员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高速公路行车环境。被诟病已久的高速公路限速“忽高忽低”问题,将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系统整治和解决。
此外,测速方式和测速手段也可进一步优化。有关部门不妨以更多的区间测速和移动测速代替定点测速,如此既能确保必要的速度限制,又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也有助于优化高速公路行驶环境。
下面小编带大家看一组摘要:
“现代化”路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在共享高速公路发展已有成果的同时,对高速公路管理现代化的期盼越来越高。
总体看,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行管理安全、高效、有序,但也还存在多元主体管理方式差异大、各片区路段管理水平不平衡、现代结算手段推行迟缓、部分收费站口拥堵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出路在于加速推进高速路网运行管理现代化。
在此,必须对什么是“现代化”路网,如何建设“现代化”路网作出回答。
路网管理体系的组成
高速路网运行管理体系各国差异很大,具有明显的国情、地域和阶段性特征,但基本内涵和特点具有一致性。其内涵主要包括:
现代化养护管理体系。高速公路养护是快速、畅通、舒适、经济、安全运行的前提,且要求甚高。应当坚持建养并重,以最低的资源消耗,使高速公路在经营期内始终保持高效能运行。高速公路现代化养护管理体系应根据养护工作“经常性、预防性、及时性”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巡视检查和技术检测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路面状况及相关信息;
逐步采用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与养护技术,利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管理养护水平;建设能承担养护管理任务的“专兼结合、平战结合”的养护队伍,确保养护管理需要。
现代化收费管理体系。当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采取收费的方式建设和发展高速公路,调节交通流量,优化出行方式。从国情、省情看,“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仍然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政策的重要内容,高速公路收费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筹资的重要渠道。高速公路现代化收费管理体系构建,就是要在封闭式收费系统、混合式收费系统的基础上,革新现行占主导地位的人工收费模式,引入预付费、后付费、信用卡缴费等多种缴费模式,全面建设ETC及非现金支付结算体系。
现代化交通执法体系。交通执法管理是现代化运行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运行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现代化交通执法管理体系建设,就是要在实现工作重心由监管向服务转移的同时,多元化拓展执法管理的职责,开展法制宣传,实施路政运政巡查,监督控制超限运输、道路施工、建控区占用和非交通标志设置,查处违法行为,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和开展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路网运行管理状况。
现代化交通管理体系。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只有科学、集中、统一、高效地进行交通管理,才能保障高速公路的快速、方便、舒适、安全、经济。高速公路现代化交通管理体系建设就是要按照高速公路车流规律,运用各种现代技术,合理地引导、限制和组织交通流,进行交通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应当在认真总结国内外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完善高速公路管理立法,创建“集中、统一、高效、特管”的交通管理体系,不断革新管理手段,实施各方联动,齐抓共管,保障道路全天候安全和畅通。
现代化监控通信管理体系。监测监控和通信技术是未来社会协调计划管理、生产指挥、安全防护、故障排除以及应急指挥等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高速公路监控通信管理现代化就是要通过不断更新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监测、监视、控制高速公路的运行状况,完成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反馈。通过数据采集、设备监测、信息加工,高效率、高保密、高保真地向管理者和使用者反馈路网运行动态和各种控制指令。
现代化综合服务管理体系。高速公路的公共属性不会因为一个时期的市场化运作而改变。高速公路覆盖范围广、服务人口多、提供服务普遍,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应按照统筹发展的原则,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助推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着力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此外,还应科学规划,完善硬件,整合资源,提升档次,使高速公路服务区成为旅客的休息点,创立高速公路现代化服务品牌。
高速路网的基本特点
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多车道、设中间隔离带、单项行驶、时速一般在8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的路网运行管理体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系统化 路网运行管理体系包括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监控、照明、通信、计算机收费、气象传感、房屋建筑、桥梁隧道及停车场、加油站等。软件环境主要指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模式、服务质量与效率、道路使用者满意度等。
也包括高速公路运行管理系统与金融、安全防范、消防、医疗等外界环境的对接。
新技术 高速公路无论是设计、施工、养护,还是营运管理,都无时不处不充满前瞻性理念,不应用当代国内外高新技术。与之相适应,要求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人员兼备专业技能和管理素质。
智能化 自动化、智能化是高速公路运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速公路运行管理已非传统的人工模式,而是主要依靠引进、采用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电子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
安全性 安全是高速公路生产经营的第一责任,是路网运行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现代化路网运行必须完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设立动态、静态预防设施,建立排查、预告、处置一体化的安全监督控制机制。
服务性 高速公路的公益性,要求在设计、施工、养护、资讯服务、执法、救援等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民生、民本的社会责任观,扎实做好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现代交通发展的成果。(内容摘自中国高速公路,图片/百度图库)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