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源:科技日报 | 2019-09-20 15:44 | 作者:万劲波

  中国经济正在由要素驱动、效率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需求侧看,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自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自要素升级、结构优化、制度变革。

  要素升级强调通过知识增长、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引领来促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提升;结构优化强调生产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要素组合结构、增长动力结构等优化;制度变革强调行政管理、土地、财税、金融、教育、科技、人才等制度体系变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三个关键词,创新驱动是其核心动力和基本任务:第一是供给侧,要靠创新驱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第二是结构性,要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化解结构性矛盾。第三是改革,要以制度创新引领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供给侧“提质增效升级”促进供需关系高水平匹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运行主要矛盾是供给侧结构性的,人口红利减弱,投资的边际报酬递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劳动力素质和制度供给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发展成为根本要求。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强化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支撑引领,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创新是新发展理念之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新增长点和新发展空间。去产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减少无效供给;补短板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短板。2016年,中央强调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是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17年,中央强调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即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大力培育新动能,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成本。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多种产品数量居世界第一,但中高端市场多数仍为国际领先企业所把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

  2018年,中央明确要求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我国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庞大的国内市场,要强化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引领作用

  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根本要靠创新。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看,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各项创新活动中,科技创新居于主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最终要落脚到创新主体特别是企业主体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的作用。

  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制造业是孕育科技创新的根据地,是重构国际产业分工的主战场。中国制造业需要在多个方面发力,包括完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方面能力;构建多元化、统筹协调的创新资源投入机制;建立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基础前沿技术供给能力和源头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关键技术储备和先进工艺设计能力;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对于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必须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力,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的产业集群。要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创新型经济,开辟新的增长源泉,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通过实践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系统的全面创新改革实践。必须尊重规律,运用规律,“把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统一起来”,协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全面提升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信息等要素的供给质量与效率。从供给侧看,我国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完整,为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奠定了良好基础;从需求侧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对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造成“双重竞争”压力,倒逼我国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升级;从创新生态看,要将科技创新全面融入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强化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引领,全面支撑引领五大文明建设,打通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强调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选择一些区域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改革,着力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深化开放创新四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改革探索。此外,国务院还批复了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创新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等各类试验示范区,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形成改革经验,复制推广带动面上改革,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活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科技体制改革旨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加强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协调好政府与市场、央地等关系,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关系;全面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提高源头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有效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企业孵化,促进创新创业创造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强化协同创新,打造一批科创中心和创新高地,引领带动区域创新水平整体跃升;深化科研机构及科研管理改革,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创新活力;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创新新格局;深化“一带一路”等双边多边科技创新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中的位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以技术、资本、人才市场为纽带,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保障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设计—研发—制造—服务—消费”一体化循环的创新创业生态。(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