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服行业发展纵览

来源:新创融媒 | 2022-08-08 09:49

  鞋服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消费产业,也是永恒的朝阳产业,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更是如此。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我们将“衣”放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包括鞋帽服装服饰在内的“衣着”,既是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也是时尚的风向标,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国民衣着消费水平不断扩大,中国鞋服行业实现快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并且在世界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和出口国。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结构调整的改革压力,我国鞋服行业在发展环境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总体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内外销市场表现稳定,运行质效稳步提升,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然而,在消费升级、市场需求变化、全渠道零售兴起、数字化转型加快等因素影响下,鞋服行业也在经历巨大变革,在生产、流通等环节都面临新的考验。

  一、我国鞋服产业总体情况

  生产规模大和产量大是我国鞋服行业的显著特点,中国鞋服产业的产量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出口接近全球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各项指标依然居于世界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12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23.73亿件;服装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13300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697.26亿元;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373.82亿美元。

  总体来看,我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国际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鞋服大国,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鞋服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产业链完善,集群化发展

  鞋服行业的产业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服装生产以及下游各渠道销售。上游原辅料制造以外销市场为主,具有明显的制造业属性。下游品牌服饰销售以内销市场为主,具有明显的零售业属性。

image.png

  中游服装生产有OEM(原始设备制造)、ODM(原始设计制造)、OBM(自有品牌制造)三种模式,其中大部分国内服装制造企业均采用OEM模式,也就是俗称的“代工生产”。在这种模式下,制造企业只需按照客户需求进行生产加工,赚取加工费,而设计、开发、宣传及控制销售渠道等环节均由产品品牌拥有者负责。

  由于加工原材料供应区域相对集中,再加上人口红利优势、交通设施完善,使我国鞋服行业逐渐形成涵盖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出口贸易一体的产业集群,主 要 集 中 在 广 东 、 福建、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及环渤海地区。如福建泉州的产业集群,就是由鞋服及面料产业链不断延伸而形成的,并涌现了柒牌、利郎、七匹狼等一批知名鞋服品牌。近年来,由于产业链延伸和行业配套的加深,我国鞋服产业集群开始出现跨区域、跨行业发展的趋势。

  2.流通模式演化,新零售崛起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购买鞋服商品基本都是到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市场经营方式主要是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因此鞋服生产主要是与国家计划挂钩,鞋服销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批发市场和个体经营开始萌芽,服装批发市场在各地大量涌现。当时的国内贸易部逐步推行代理制,部分鞋服企业开始探索特许经营的模式。

  鞋服的小个体经营开始集中涌现,专业市场开始渐趋规模化。代理商与特许加盟形式的广泛推广,庞大的网络逐步覆盖全国城乡市场,促使鞋服行业快速发展并走向规范。

  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关键节点,我国鞋服消费在21世纪迎来黄金发展期。一方面,鞋服行业海外贸易逐步增加,外贸方式向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鞋服流通模式发生转变,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以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为代表的新流通方式。尤其是近年来,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直播电商等新零售业态的兴起,使越来越多人逐渐养成线上购物的消费习惯,在使线下门店遭遇挑战的同时,也使鞋服行业面临着如何适应全渠道发展的考验。

  3.本土企业快速成长

  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我国鞋服企业的加工制造技术日臻成熟,开始参与服装面料或款式的研发设计环节,经营模式由OEM向更高层次的设计生产(ODM)转变,一批发展自有品牌的品牌服装制造企业在浙江、福建等地涌现,例如安踏、李宁、奥康、波司登等等。

  从最初简单的来料加工,到纷纷创立品牌,再到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本土鞋服企业的成长有目共睹。总体来看,我国鞋服企业数量巨大,但拥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依然较少,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与国外品牌相比,其整体功底还不够深厚,基础能力还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例如精益管理制造、设计创意、产品技术技能、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为此,本土鞋服企业中的领先品牌,近年来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在渠道渗透、品牌打造、差异化服务等多方面发力,使“中国制造”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image.png

  二、鞋服行业发展呈现新变化

  近年来,我国鞋服行业涌现出众多新模式、新业态,面临的宏观形势也在发生新变化,从而促使鞋服行业正在由模发展向质量发展跃变。

  1.国内市场表现活跃

  受复杂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越南、孟加拉、印度等国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崛起,国际鞋服贸易出现新变化,中国纺织品及鞋服出口份额在部分地区出现下滑现象,虽然总体上鞋服出口仍保持稳定,很可能呈现趋缓态势。相比之下,内销市场表现更加活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带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促进消费加速升级,国内消费体验和消费环境进一步提升,正有更多的零售新业态、新商品、新服务、新品牌进入消费品市场。

  目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之农村振兴战略将带动农村消费品市场潜力的持续释放,这些都将会助推国内鞋服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持续升级的内需市场,仍是鞋服行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2.需求变化加速行业细分

  消费的不断升级,使国民在鞋服消费时,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行业需求呈现快速变化的特征。尤其随着新消费群体崛起,潮流趋势更加多变、多元、多维,导致对鞋服类商品的需求更加个性化、细分化、差异化。众多鞋服品牌推出年轻化、风格化的副线品牌,许多“小而美”的小众品牌受到青睐,年轻化、高端化逐渐成为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主流趋势。

  在鞋服市场上,由于女性天生爱美爱时尚等特性,女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对于用料品质、款式设计、颜色搭配以及品牌度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并且更富有时代感、体现个性、富有创意的女装近年来更受欢迎,个性定制需求在扩大。配合多种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女装品牌细分不断增加,品牌效应更加明显。在男装消费方面,更加品牌化、国际化、户外化和休闲化,商务正装、商务休闲、户外休闲等在进一步细分。童装的市场规模在进一步扩大,众多国内外成人装、运动品牌加大童装业务,以及跨行业的产业链布局。

  3.新零售带动全渠道发展

  随着淘宝、京东等网购平台以及直播电商等新零售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线上购买鞋服商品,尤其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年轻人首要的购物渠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12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

  商场、购物中心等线下渠道虽然受到一定冲击,但在购物环境、试衣体验、聚集人气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在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零售企业也在积极转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以及日益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支撑下,传统零售业态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

  新兴业态和传统业态融合正成为鞋服消费市场供给的重要途径,鞋服企业也在加大零售网络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智慧门店和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逐渐向全渠道、智能化、体验交互化方向发展,提升消费者的品牌粘性。

  4.智能化赋能产业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发生,大数据的形成、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网络设施的演进,正驱动人工智能(AI)发展进入新阶段,智能化、网络化成为技术和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促使鞋服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

  鞋服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主要体现在生产制造端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和品牌零售端的智慧门店建设两个方面。目前,在整个生产流程中,自动化设备大量普及,基本实现了服装全流程的自动化制造,三维人体测量、服装3D可视化及模拟技术精准性的大幅提高,以“智能吊挂系统+自动缝制单元或自动模板缝制系统+全自动立体仓储物流系统”为主的全流程自动化制造模式大量采用,柔性制造系统、全自动立体仓储物流系统的广泛应用,智能化现代工厂不断涌现。

  下一步,鞋服行业将进一步实现互联网、云技术、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在生产营销各个关键环节的应用;大数据+AI算法的应用,预测消费需求,辅助创意、设计和产品开发;智能化橱窗和自动售货机用科技化加深与消费者的互动,让消费者获得更加立体的购物体验;服务机器人也正开启智能购物新体验,虚拟试衣系统优化了线上购物体验。

  5.打造新型供应链

  在消费升级时代,更加分散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让鞋服供应链的“大货供给”模式成为历史。首先,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商品供给模式由自主设计转向“自主+采买”结合,货期越来越短;其次,鞋服企业都在走C2M“预售+试销+快反”模式,快速组织生产、返单多批次,通过优化商品上新节奏,缩短商品直达消费者的通路。

  面对需求变化,许多鞋服企业的供应链运营方式已显落后,存在前后端供需信息不匹配、上下游信息孤岛化严重、商品周转时间长、无法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等问题,最终导致销售阻滞和库存积压。

  对于前后端供需信息不匹配的问题,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打通从终端到供应链的数据链路,由实时销售数据反推和预测市场需求趋势,帮助品牌快速调整供给端的企划和生产策略。总部根据实时的商品售罄率反馈,精准推算出“畅平滞”款,并迅速调整工厂的生产计划,滞销款立即砍单,而畅销款则快速追单,保证供给。

  为了加速商品销售、降低库存,还可以实行“预售”模式。首先是在制品预售,导购可以在线触达消费者推荐预售新款,并引导消费者在线下单。工厂再根据预售情况调整产能,最终成品由工厂直发终端/消费者。其次是门店预售,每家门店可以陈列的商品毕竟有限,门店预售的方式可以减少因门店缺色、断码造成的订单流失,配合电子货架的无限陈列获取更多潜在订单。

  鞋服企业需要打造新型供应链,满足更强的“快速反应,柔性制造”需求,同时需要利用各种新技术实现数据的连接和精准匹配,使供应链上的面辅料商、设计师、加工厂和物流等更好地协同,快速组织柔性生产,缩短商品从供应链蓝图到消费者的通路。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