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零售供应链挑战与重塑

来源:物流技术与应用 | 2021-03-16 10:18 | 作者:林振强

突发的新冠疫情给零售业带来巨大影响,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面临着交付成本上升、需求模式改变、系统支持不力等诸多挑战。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如何提升效率,应对全渠道转型需求,成为后疫情时代零售业直面的问题。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显然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餐饮、零售、酒店、旅游等多个行业受损严重。其中线下购物场景明显遇冷,实体零售业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业态受到的巨大冲击,线上购物、配送到家成为大众的新选择。

疫情之下,零售企业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其物流、供应链等多个维度也遭遇考验。在这场大考面前,通过数字化的线上线下融合业态,建设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的零售企业抗压能力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如何提升效率,应对全渠道转型需求,成为后疫情时代零售业直面的问题。

疫情下的零售业应变举措

进入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等地新冠疫情出现反复,按照河北省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石家庄市商超企业自1月10日起全部暂停线下营业转入线上销售,实行网上下单和无接触配送,确保市民居家期间生活物资不断档。这其实也是疫情影响之下,零售业的真实写照之一。

9565dbf6ec9d446eafe874b046f608ae.png

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零售企业遭受巨大影响,一方面是传统大型超市门店客户大幅减少,另一方面是线上购物需求激增,作为支持零售企业运营的后端,供应链管理和物物流运作面临着极大挑战。

有些零售企业因为之前在供应链数字化建设方面投入较早,从而为疫情期间的营运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步步高集团在2020年1月29日率先推出“小步到家”服务,智慧零售触角深入社区。受益于早期智慧零售技术搭建、自有生鲜物流建设及长期合作的可靠货源供应,整个模式从酝酿到执行推动,仅仅用了48小时。据悉,“小步到家”采取微信社群集单、小程序下单,并启用自有物流配送,订单从仓库直达社区,有效将线下流量引至线上,在减少超市人群聚集风险的同时,节省运力、提高配送效率,更快满足顾客对生鲜品类的需求。

利群股份早在2016年就对原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改革,创立具有利群特色的O2O新模式“利群网商”,2017上线B2B综合服务平台,2018年通过与腾讯合作实现线上线下业务互通。正因为起步早,在疫情期间,“利群网商”凭借货全、质优、价廉、送货快等优势成为公司经营区域内很多家庭线上购物的选择,从而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B2B利群采购平台也凭借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为众多中小商户复工备货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此强大的供货能力与反应速度,在同类企业中并不多见。

物美超市旗下的多点Dmall也在疫情期间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在湖北武汉封城期间,武汉中百集团坚持保供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并与多点合作,推广“无接触购物模式”,创新“线上下单+线下自提”、“对接社区、集中配送”的服务方式。随后,多点社区抗疫提货站迅速在全国铺开,让到家订单部分直接在供应链上游的工厂生产,并快速安全送达社区。而在今年1月河北疫情出现反复期间,三河市实施居家7天隔离观察,物美超市和多点APP成为其首批线上生活必需品供应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点APP下单,为居民进行无接触配送。物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物美超市的防疫指南已经升级到最高版,多点Dmall可全面开展无接触配送,严格做好配送员测温测核酸、配送箱消毒等工作,并且运用大数据进行全平台的平价监测。

谈及多点的运营模式,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对外表示,他认为传统零售的供应链、门店等资源是值得复用的,多点不是“推倒重来”,而是用数字化去重构零售的各环节,包括供应链、门店,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疫情期间,这些观点在行业中被更广泛认可,数字化也在零售业转型中加速起效。

零售供应链直面挑战

面对疫情的影响,尽管有物美多点、步步高等逆势发展的企业,也有许多传统大型超市门店因面临冲击而举步维艰。科箭软件高级服务经理谢勇强在第三期“数链空中沙龙”系列活动中,就系统分析了后疫情时代零售供应链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交付成本上升。

客户需求的提升,不仅对电商配送提出更高挑战,零售企业也面临着多样化的发货与配送模式挑战,如到店取货、当天或半小时送达,非接触式配送等,甚至当货物已经在途,客户也可能变更他们想要的配送方式。客户多样的选择及灵活性,从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零售企业的交付成本。

复杂库存挑战。

为满足全渠道的需求,零售商必须能响应线上或线下实体店的需求。客户对收货时间要求越来越高,留给企业的交付时间窗口越来越小。如果缺少统一的订单池管理,多渠道及交付方式的多样化,将大大提高人力和物力投入。

需求模式改变。

客户的消费习惯已经从某家固定店面,转变成人在哪里就在哪里买,或者正在做什么就想立即买什么的模式。如果没有实时信息或可靠的预测,很难满足客户即时需求。

退货量增加。

以客户为中心的零售业有时给客户提供很大的宽松度,例如客户在线购物一时难以大小、颜色等,会购物多件商品,因为退货如今已变得非常容易;但这却对零售商带来很大挑战,特别是在如果退货与购买渠道不同步的情况下。

系统支持不力。

许多零售商仍在使用着传统老旧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灵活性、及时响应能力及计算能力,并且许多系统无法提供端到端的可视化。

物流网络局限。

零售业每天都在发生变革,充斥着收购的新闻。对一些零售商来说,他们的物流网络需要不停进行优化布局,因为收购的原因,配送中心的覆盖可能重叠,但不确定合并所需要的成本。不同实体在用着不同时代的设备,流程标准化也成为挑战。

疫情对零售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已经面临瓶颈,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许多经营管理者意识到,过度依赖人工、缓慢而费力流程的传统供应链,将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尤其是面对来自不同供应商的海量数据时,更需要借助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零售企业需要可视化能力的平台,处理来自众多供应商的大量且快速变化数据;还需要对所有产品的信息、价格、库存水平、订单状态、物流信息和报告等等进行控制和管理。通过可以实时跟踪订单状态的系统,更快地与客户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成本。通过这些手段进而提高装载率和预测准确性,减少交付时间并保持较低的库存水平。

当然,数字化转型需要经过漫长的培养周期,不仅仅需要先进信息系统的支持,还需要供应链流程的确立,包括业务的标准化等等,然后才是数字化乃至智能化。

强化冷链食品追溯管理

由于进口冷链产品与疫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国家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正不断完善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系统,促使相关企业必须严格强化冷链食品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全过程管理。零售企业也纷纷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冷链追溯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构建各地区协同的冷链追溯网络。

例如,2020年11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和完善由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和企业级平台组成的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系统,以畜禽肉、水产品等为重点,实现重点冷链食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在冷链食品追溯中,信息采集环节复杂、内容繁多、主体涉及广泛,促使零售企业必须加强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包括对于冷链食品本身、流通节点(仓库、运输车辆等)、行为(装卸货、流通加工、包装、交易等)和相关人员(经手人、管理者、使用者及相关接触者)进行全方面管理;对于冷链加工环节,采集产品信息、加工商资质、操作人员信息、加工环境(温湿度及卫生环境)、加工方式、生产日期、等级评定等信息进行全面采集;此外,在冷链仓储环节,还要采集仓库环境(温湿度及卫生环境)、库存状态等信息;在冷链运输环节,采集配送商资质、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环境(温湿度及卫生环境)等信息;在冷链销售环节,采集批发商/零售商资质、消费者购买产品日期/批次等信息。由于新冠病毒低温下能长期存活,冷链进口食品追溯信息采集还需增加核酸检验信息及消毒证明等内容。

长期以来,冷链追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编码规范不统一、追溯对象信息采集管理复杂、包装物赋码易受损、追溯系统兼容性差、标准体系不健全、信息安全等等,都制约着冷链食品追溯的进行。如今,消费升级激发了消费者对冷链追溯的迫切需求,疫情影响在推动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冷链追溯方面的举措,技术创新也弥补了冷链追溯体系建设上的不足。其中,区块链技术具有防篡改、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等特性,天然适应于食品追溯产业的发展。早在2018年京东就通过搭建“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实现超过10亿件商品的可追溯。据介绍,借助区块链技术,京东可以实现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费者、监管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之间的信任共享,全面提升品牌、效率、体验、监管和供应链整体收益,实现精细到“一物一码”的全流程正品追溯。

为保证食品安全及溯源,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在去年6月的“世界食品安全日”倡议成立食品安全联盟,以多点合作伙伴麦德龙中国的食品安全规范为标准,向整个多点联盟推行国际领先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据了解,麦德龙中国在目前国内唯一的在所有商场均实施HACCP的零售企业,在中国建立的麦咨达全程可追溯体系已经涵盖了4500多种产品、550多家企业、3万多农户、2万名食品加工人员。据介绍,以数字化管控协调供应链目前也已经在多点联盟中不同程度地实施。如在麦德龙购物时,消费者只要扫码生鲜商品的二维码,就能获得从生产到加工运输的相关信息,包括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运输温度等细节。

数字化技术应用进程将加速

挑战之下蕴藏机遇,如今正是众多零售企业进行内功修炼、重塑自身的重要时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博士明确表示,在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冲击之下,作为企业来说,是否有数字化手段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决定了企业在重大危机突然来临时能否有及时应对不确定风险的柔性供应链能力。他提出,供应链数字化程度更高的企业,在疫情中的供应链应急响应能力更强。

“疫情影响的滞后效应目前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后疫情时代将开启行业的重新洗牌。”王国文表示,疫情对中国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引发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诸多思考。“在过去的30多年里,供应链的目标是追求成本和效率;而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供应链目标从成本维度跨越到了安全维度,供应链的韧性问题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

除了供应链韧性建设外,他还提到,在疫情之后,数字化技术应用进程将加速,诸如区块链等颠覆性技术在行业中落地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而随着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供应链运作的一些模式也会发生改变,供应链运作从一个线性的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回收结构,变成一个立体的网状结构,同时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改变也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

尽管疫情仍在出现反复,但无疑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然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已然被这场疫情彻底改变。面对日益激增的线上购物需求,全渠道将成为必然,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需随之改变;波动巨大的市场需求,也需要打造灵活的供应链。2021年,零售行业依然面临疫情、部分国民收入减少、消费习惯改变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供应链体系化建设,提升下游协调能力,依然是零售企业需要面对的课题。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